序
尘封的抗战序曲
他们揭竿而起,他们呼啸山林;
他们迎击日寇,他们火烧炮楼;
他们破坏铁路,他们攻打县城……
枪林弹雨,白刃浴血,披坚执锐,临难不顾,前仆后继,死亡枕藉。
就在1931年,就在辽宁盘锦这块土地上。
出身绿林的抵抗武装,树起“讨日扶民救国军”的大旗,普遍缺乏战斗素养的老百姓,以十九世纪之武器,对抗先进国家之武装,“决不甘当亡国之奴,宁杀贼以致死,不委屈以求全。”
从1931年9月23日首战,至1933年秋,转移被围,短短两年间,他们对敌作战260余次,鼎盛时期聚众30000人。上海《申报》《新闻报》、天津《大公报》、北京《世界评论》,甚至是日伪《盛京时报》都连篇累牍地报道他们的战况。
《盛京时报》1931年12月25日报道牛庄被义勇军攻破。区别于东北军“大家挺着死,为国成仁”的窝囊与耻辱,他们的事迹在国内广为流传,极大地鼓舞、激励、影响着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他们,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他们,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原型——盘山义勇军,以血肉之躯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奏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曲!
然而,这是一段被尘封的序曲,湮没在中国近代史的废墟与硝烟之中。
尽管,他们是国内建立的最早的义勇军,发表了最早的义勇军宣言;
尽管,他们打响了民众抗战的第一枪;
尽管,他们取得了“九·一八”开战以来,中国人民的首次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但是,他们从来不在我们的“抗战记忆”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悲壮、激昂、雄浑、恢宏的史诗中,他们的形象忽隐忽现,模糊不清。哪怕是土生土长的盘山人,也只有70岁以上的老农,还能“读取”并转述来自父辈的“绿林好汉抗战史”。这段历史沉寂得太久,无数的片段在时间的轴线上跳跃起伏,难以锁定。也许,当时间走得更远,就不得不化作演义和传说。
铭记“九一八”,勿忘历史。让我们把视线投向盘锦这块土地,聚焦盘山义勇军。
重走盘山义勇军抗战路,我们寻索、发现、感触、审视,86年前的那些身影,如此鲜活的存在,又渐行渐远。
沙岭、田庄台、牛庄、台安……我们一一走访盘山义勇军战斗过的地方,寄望用笔,来反映那段艰苦而不屈的历史。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义勇军战略转移。未完待续。
文字:生姜乌梅
图片来自民间收藏及盘锦市图书馆。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