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这是一支声名不彰的民间抗日队伍——由土匪组成的盘山义勇军。
如今的三道沟。 如今的三道沟。
8月初,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沙岭镇三道沟。
绿油油的稻田和一人多高的玉米地交叉分布,一块石碑静静地伫立在玉米地的边缘,显眼的红色大字写着“抗日义勇军消灭汉奸凌印青处”。
下图:在三道沟的玉米地里找到了义勇军活捉伪军司令凌印青的纪念碑。
1931年11月3日清晨,盘山义勇军来到三道沟的日伪司令部驻地,活捉了伪军司令凌印青(亦有资料显示为凌印清)、参谋长王魁三、日军顾问仓冈繁太郎3人,日军翻译1人,日本兵12人(亦有资料称日本兵为9人),伪军200余人。
历史回溯到1931年10月,盘山地区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消息:“‘老北风’要投降日本人了,凌司令要来收编了!”
凌司令,说的是“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司令凌印青,日军给了他大量金票及武器弹药,让他招兵买马,妄图用汉奸部队进攻位于锦州的临时省政府(张学良指挥)。依靠日军的扶持,凌印青在老家海城高坨子招募拼凑了200余人,带着日本关东军派来的仓冈繁太郎等人,到处招降收缴武装力量。
“老北风”本名张海天,是活跃在盘山地区的土匪,“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和项青山、盖中华、蔡宝山绿林同道一起拉起抗日大旗,带领队伍炸毁营口水源地和发电所,先后攻打牛庄、台安,给日军带来不少麻烦。
下图:张海天(右一)等义勇军将领。
正四处招揽伪军的凌印青盯上了这支队伍,他以为,面对急缺的军用物资,张海天等人一定会动心。
土匪出身的义勇军,没有补给来源,没有多少像样的武器,很多人只能抡起锄头,拎起大刀作为武器。凌印青许诺的武器弹药,让张海天等人大为眼馋,他们决定将计就计,假意接受收编,趁机赚取军用物资。因此,便有了“老北风”要投降日本人的传言。
下图:手拿冷兵器的义勇军战士。
为便于协商收编事宜,凌印青住进了地势险峻、可攻可守的三道沟,把院墙坚固、四角有炮台的王家大院选为司令部驻地。
收编的相关事宜进展十分顺利,“诚意”十足的义勇军多次派人与日伪军联系,报人数,编名册,立番号……双方约定于11月3日正式举行受降仪式,宣布编队任职。
张海天、项青山等人深知,此次行动风险很大,稍有闪失就将面临一场恶战。在与日伪军的几番交涉中,他们暗中摸清了日伪军的岗哨分布和驻防情况,据此进行了细致研究和周密部署:张海天、项青山等人直捣日伪司令部,蔡宝山等带领大队人马从四面包抄。
11月3日清晨,在大雾的掩护下,义勇军队伍按计划到达指定位置,张海天、项青山、盖中华带着随从来到王家大院。已出入多次的他们早已经骗取了日伪军的信任,轻而易举通过岗哨,并出其不意地悄悄解除了岗哨的武装。
商讨改编事宜时,凌印青欲封张、项二人为旅长。项青山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拍着桌子说:“我们要当司令!”
项青山突然发难,正在躺着抽大烟的凌印青措手不及被迅速制伏,张海天也一跃而起跳到炕上,擒住日军顾问仓冈繁太郎。
随后,盖中华等人冲了进来,生擒了参谋长王魁三、十七旅旅长冯仙洲、日军翻译和另外两名日军顾问。其余日伪军也被大队人马包围,日伪士兵无一漏网。
他们不仅一举端掉日伪司令部,还缴获了轻机枪6挺、手枪24支、新式步枪300支、弹药数十箱和大批军装、车辆、马匹等军用物资,大家直呼过瘾。
沉浸在喜悦中的义勇军并不知道,危险正向他们袭来。
下图:日军轰炸机。
很快,两架日军飞机出现在三道沟上空低飞盘旋,张海天等人觉得有些蹊跷,经盘问俘虏得知,日伪约定,招降成功后发放信号,如不见信号,飞机就地轰炸。日军也将派兵围剿义勇军。
关键时刻,义勇军打出了招降成功的暗号,日军飞机误以为招降成功,离开了三道沟。
随后,义勇军将凌印青等要员拉回驻地审判,并以“卖国投敌罪”“侵略入境罪”一一枪毙,其他日本士兵则被拉到魏家口子的辽河沿儿枪毙。
据当地村民邱贵民(1938年出生)介绍,当年日军曾立碑纪念被义勇军枪毙的士兵,但那块石碑已经没入河中无处可寻。
下图:跟着邱贵民(左一)寻访义勇军的战斗旧址。
此次行动极大地鼓舞了东北民众的抗日热情。少帅张学良得知后十分高兴,在北平亲自接见了项青山,并将心爱的战刀一把、怀表一块和现大洋五千元奖励给盘山义勇军,鼓励他们继续抗日。
受张学良的指示,盘山义勇军被改编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军。
下图:张学良奖励给盘山义勇军的怀表。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义勇军诈降擒贼的王家大院不复存在,因地势低洼、易遭水患,当地村民从1980年起陆续搬走,三道沟早已无人居住。弯曲的道路上,偶尔有汽车呼啸而过,当车辆远去,这片土地格外安静。
风起时,玉米杆子相互摩擦发出沙沙声响,似乎在提醒世人,不要忘记这里曾经传唱的歌谣和发生的故事:
青山老北风,诚心把日倾,
活捉凌司令,枪杀日本兵,
缴获枪和炮,敌人胆颤惊。
未完待续
寂静的三道沟。文字:武文慧
摄影:杨光 杨晓华
策划:生姜乌梅
部分图片来自民间收藏。
转载请获取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