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新为什么这么难》-总结

《创新为什么这么难》-总结

作者: 搬砖人1314 | 来源:发表于2020-06-21 21:38 被阅读0次

          什么是创新?咱们可能听说过,创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颠覆性创新,另一类是渐进性创新。所谓颠覆性创新,是指对于新技术、新手段、新知识、新模式的一种革命性的创新。

          在我们身边,颠覆性创新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说,你可能没想到,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四大发明,给欧洲大陆的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大大地提升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新大陆的发现;火药的发明促进了欧洲的崛起,曾经帮助欧洲征服了世界;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的文明得以流传下来,并且引发了后来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还有,比如说我们的高铁,它在实验室里的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420公里;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第一次给我们传来了月球背面的影像。

          第二类创新,叫做渐进性创新,它是一种连续的、不断修修补补的创新。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就比如通讯工具吧,如果你稍微上了一点年纪,你可能还记得BP机,最早的BP机只能输入数字,后来慢慢发展到可以显示汉字;接下来是大哥大,最早的大哥大体积很惊人,有一斤多两斤重。当年,一个大老板在前面走,后面得跟着一个秘书,专门给他捧着大哥大。再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讯工具的体型越来越小,出现了小灵通、翻盖手机,直到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的智能手机,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渐进过程。

          说到这儿,看到过一种观点,说小企业不太适合做渐进性的创新,因为渐进性创新的过程太漫长,还没等你创新成功,你就很有可能被大企业吞并了,相当于为他人做嫁衣。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我认为还真有一定的道理。

          基于学术研究的结果,我们发现,那些颠覆性的、原创性的创新,几乎都是由小微企业来实现的,相反,大型企业做的多数是渐进性的、修修补补的创新。所以,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你想成为下一个谷歌、下一个Facebook、下一个BAT,而不会在半途中被大企业吃掉的话,你还真应该主攻那种颠覆性的、原创性的创新。

          创新为什么这么难?如果以专利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那么,我们确实在过去的20多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比如说1995年,我国每年申请的专利只有两三百件,但是近年来,你会看到我国专利的申请量出现了指数级的增长,并且在2015年首次超过了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专利申请国,而且在之后的几年里,我们和美国的差距越拉越大,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内地专利的拥有量达到160万件,同比增长了18%。所以,从数量上来看,貌似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创新大国。但是中国专利的质量怎么样呢?

          如果你到国家专利局去仔细看,你会发现,我国的专利,绝大多数都是“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而真正高质量的“发明新型专利”,不到20%,还有很多的专利,纯粹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比如说,某位著名教授花了30年的时间,研制发明了一种“抗寒蚊子”,这种抗寒蚊子冬天也能出来咬人,填补了我国冬天没有蚊子的空白;还有一个专利,据说能消除雾霾,它的逻辑很简单,就是用人力来扇除雾霾。比如说在北京,如果雾霾来了,我们找1500万人,每人发一把小扇子,排好队,喊着号子,“一二三扇”,1500万人扇一个小时,可以把脏空气定向推移一米。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非常荒谬的“伪专利”,它们揭示了一个真相——其实从质量上来看,我国的创新水平离真正的创新大国还有很远的距离。

          那么,为什么我国创新的质量上不去呢?这是因为,创新有三大特点,决定了创新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第一个特点是,创新的周期非常长,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研发人员需要在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试错,付出艰辛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比如说你现在使用的复印机,它的研发从1938年就开始了,到1959年才研发成功,花了将近21年的时间。

           如果你看过2018年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叫《我不是药神》,电影里有一种治白血病的靶向药,叫“格列宁”,它在生活中的真实原型做“格列卫”。格列卫的药理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发现了,之后研发又花了十年多的时间,所以,这种药的问世,可能经过了30年甚至50年的时间。在美国医药行业,有一种说法叫做“双十”,也就是说,研发一种新药至少要花十年、十亿美金才有可能成功。从这事你就能看出来,创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第二个特点是,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为创新是一个对未知路径的探索过程,它的偶然性非常大。你研发出了一个新技术、新产品之后,往往会发现,它跟你原来的预想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举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英国的发明家弗莱明,他当年想要研制一种抑制葡萄球菌的药剂,因为操作不慎,让青霉素菌混进了试皿里,结果发现,青霉素菌对细菌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于是青霉素就这样意外地问世了,成为二战时期最重要的三大发明之一。另一个例子是德国的化学家霍夫曼,他发现了一种药物,对疼痛的抑制功效甚至超过吗啡,这个发现令霍夫曼无比兴奋,他和团队给这种药物命名为“海洛因”,在德语里是英雄的意思。海洛因一度风靡全球,受到了人们的狂热追捧。但后来人们发现,海洛因对人的中枢神经有严重的损害,而且会使人成瘾,很久以后才被人们看作是恶魔般的毒品。通过一正一反的两个例子,咱们就能看出来,创新的不确定性有多高了。

           创新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失败率非常高。我相信你一定听说过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做了1600多次实验的故事。但你有没有想过,像爱迪生这样,失败了1600多次,顶多也就是感到沮丧罢了,还有很多的创新,却让发明者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比如说1908年,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其中的那个弟弟,就在一次试飞中不慎摔断了四根肋骨,同机的乘客不幸身亡;中国第一代飞行家冯如先生,也在1912年的一次试飞中罹难。

          如何激励创新?美国做的很多技术研发,都是基础性的创新,也就是说,你现在看这些研发成果,觉得好像没什么用处,但是,这些基础性的研发,为美国未来的技术和产业爆发,做好了扎实的准备。

          比如说AI技术,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做研发了,当年没人能理解AI有什么用,因为那个时候计算机技术还很不发达,一般人对AI根本没有想象空间。但是,正因为美国有大量的科研人员扎在实验室里,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给美国的AI产业做了强大的技术储备,当新时代来临,美国就顺理成章地迎来了技术进步和产业腾飞的爆发点。由此可见,这些基础性研究有多重要了。

          而国内大量的科研人员,做的主要是那种“应用型”的研究,也就说,他们只看这个研究目前有什么用,能解决眼前的什么问题。很多企业家在资助这些科研项目的时候,最爱问的问题就是,你这个研究能给我赚多少钱?所以,我们的科研人员就没办法沉下心去做那些基础性的、前瞻性的研究。

           所以,创新是一种特殊的、长期的投资,它非常艰难,那么,我们如何去激励创新?如何让研发者更好地去投入创新?这就是我们“创新”模块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激励创新和激励常规的工作,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方法。激励常规的工作,我们一般用绩效考核的方法,也就是说,一个工人受雇主之托,来做一件事情,但是因为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工人很有可能“偷懒”。那么,如何去激励工人努力地工作呢?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他的工作成果和他的收入紧密地挂钩,所谓的绩效工资,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我们能不能用这种办法去激励创新呢?显然不行,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创新具有周期非常长、高度的不确定性、高失败率的特点,我们很难区分创新失败的真实原因。比如说,我找一个人去做研发、做创新,三年或者十年以后,他回来说,对不起,我创新失败了,或者他拿出来的成果,跟我原来预想的成果相差十万八千里,那么,这到底是因为他没有努力工作,还是因为创新实在太难呢?我是无法区分的。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去激励创新呢?在这个模块里,我将会给你全方位地展示一套激励创新的方法,总体来说,它的核心逻辑非常简单,就是去设计这样一个契约的组合:短期内要对失败高度容忍,同时,要在长期里对创新成功有一个高额的回报,这样一个组合,能够更好地激励创新。

          在这个组合里,对于失败的容忍是非常重要的。举个例子,你也知道,个人创业是具有无限连带责任的,也就是说,如果我创业失败了,我就算卖房子卖车卖地,都要把债还了。美国设立了个人破产法,各个州对于个人破产法的规定,尤其是对于个人破产的豁免额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宾州的破产法非常严格,房子的豁免额是零,也就是说,你把房子卖掉,最后一分钱,也要拿来还债;而德克萨斯州对于房子的豁免额是无限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创业失败了,你可以留着你的房子,作为房产抵押再去投入二次创业。

         结果我们发现,正是这种差别,使得那些对失败容忍度更高的州,它们的创业、创新的表现会更好。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我一个问题:什么是短期?什么是长期呢?这就取决于你所在的行业,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软件行业,开发一个新的App,可能短期就是指三个月、六个月,长期就意味着六个月或者一年;对于那些研发硬件的行业来说,可能短期就是半年、一年,长期就意味着三五年。而对于像制药这样的行业来说,它们研发一种新药可能平均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所以它的短期可能就需要八年、十年,而长期就可能是十五年甚至更长。

          总结:什么是创新?创新是对未知路径的探索,是一个从0到1、无中生有的过程;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周期非常漫长,而且失败率极高。因此,对创新的激励,不能用传统的办法。激励创新应该制定一个契约组合,也就是在短期内对失败高度容忍,同时,在长期内对创新的成功给予丰厚的回报。在接下来的7讲里,我会通过不同的维度,反反复复地告诉你,如何利用金融的力量、金融的工具和金融的手段,来更好地激励创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新为什么这么难》-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kz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