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作者: zhailiange | 来源:发表于2017-09-07 08:17 被阅读31次

我想让自己成为河流,逆流归海,迎向日出。

我想在世间建立自己的坐标系,通过一个个习惯支点,一个个意义节点,走出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写出自己一生的故事。

我想让自己成为河流

你还剩余多少天?

16524天

原来你的生命账户只剩下这么多天了。时间都去哪了?

吃饭、睡觉、刷手机、看小说、等车、工作、发呆......

这些时间,有多少是用于有益,有多少用于浪费?有多少时间你是清醒的,有多少时间你是昏沉的?有多少时间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多少时间你无所事事?有多少时间自己觉得非常充实,你多少时间你回忆后脑海中一片空白?

人生不到2万天,区区543个月,你要用它来做什么?

生命时钟

《我该如何过好这一生》里,我借用古罗马哲学家赛纳卡的话提醒自己:

我们一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错误及种种恶行;很大一部分虚抛浪掷,无所事事。我们整个一生,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当干的事。

是啊,生命里过去的358个月,我都用它做了什么呢?

我翻看了2016年自己的时间记录,我整理了自己2015年来记录的「成长清单」,我将「七年学习自传」整理后迁移到博客,我回忆了那些从小到大那些影响我的事情。我看到了自己过去的样子。

博尔赫斯说,时间是一条令我沉迷的河流,但我就是河流。而我,不是河流,只是随波逐流。

现在呢?

我想让自己成为河流,逆流归海,面向日出。

所有的大多数人都是「一般的人」

《道德经》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近几天,偶然看到这几句话,幡然醒悟:原来我属于中士。

为什么会突然醒悟呢?因为看到友人的一篇文章,里面谈到一句话「中人之姿,莫羡慧能;心师阳明,身效文正」。联想到,许多时候我听到许多好的道理,却没有「勤而行之」,总是断断续续,这不就是「若存若亡」吗?

比如说,谁都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为什么不做呢?
比如说,你知道理财越早越好,为什么迟迟不做呢?
比如说,你知道做时间记录、写反省日志非常重要,可为什么总是断断续续呢?
......

7月,我在搜索「一命二运三风水」的出处时,偶然看的一段话:

一群有中等收入的人中,不难发现,那些脾气柔和、心态平和、心地善良、不太计较利害得失,从众合群的人生活的比较从容、安闲、富足、顺利,然而这些人的家庭出身、学历、能力 都很平平,总之,是很一般的人;而另一些人,在生活中的烦恼、不顺、挫折、矛盾、磨难就明显的多......

文中有些观点我不认同,但这段话对「一般的人」的描述,我却非常赞同,因为他描述的,就是我过去的样子。—— 脾气柔和、不太计较利害得失、从众合群。但人生哪有不计较利益得失呢?除非,那不是你的人生。

所谓的多数人都是一般人。所谓的从众合群,只是平庸者在抱团取暖,那些总想着「make a difference」的人,从来不屑于从众,甚至以对抗从众为荣。正如Paul Graham 所言:

如果你想要清晰地思考,就必须远离人群。但是走得越远,你的处境就会越困难,收到的阻力也会越大。因为你没有迎合社会习俗,而是一步步地与它背道而驰。如果自己就是潮水的一部分 ,怎么能看见潮流的方向呢?你只能永远保持质疑,问自己,什么话是我不能说的?为什么?

向死而生,从「一般的人」成为「少数人」

人生两万天,你拿什么去挥霍!16223次日出,你还能看几次?人生有许多必须做的事,你做了几件?

我们整个一生,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当干的事。古罗马哲学家赛纳卡一语道破人类的惰性。我们都知道,「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做事重要」,「怎么做比做多少更重要」,但实际生活中,我们有这样做吗?做到的,只有少数人!所以大多数人沦为一般。就像过去的我。

如果有一天: 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 一切才真正开始!

这是纪伯伦告诉我的。

堂吉诃德提醒我们,如果我们只在不被辜负的时候去信任,只在有所回报的时候去爱,只在学有所用的时候去学习,那么我们就放弃了为人的本质特征——愿意在自我概念的名义下行动,不管结果如何。

这是大师的大师马奇告诫我的。

你想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吗?不用问。行动!行动将会勾画并且定义你。

这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政治家、建筑师、考古学家、音乐家、发明家的托马斯·杰斐逊给出的建议。

没有人想要想向你显示自己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过程,他们更喜欢让你看到自己最好的结果。

Nobody wants to show you the hours and hours of becoming. They’d rather show the highlight of what they’ve become.—— 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这也是我微信公众号名称 Become 和 小密圈 Becoming 命名的由来。我希望,我们一步步从 Becoming 成为 Become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ecoming针对的就像我一样的「中士」,中人之资。 着重培养就是那些越早做越好,却迟迟未养成的习惯和事情。即培养那些能产生复利的习惯。第二是编制自己的心理词典和心智程序。

Become 则是每个人成长故事、成就故事,读书笔记。

博尔赫斯说,我们一起挥霍激情,不为我们自己,而为已经来近的孤独。因为孤独,是少数人的盛宴。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愿你我激情起舞,舞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愿你我向死而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后记

建小密圈的初衷是要聚集一群想要建立好习惯的伙伴,通过环境压力、同侪压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要建立写反省日志的习惯,比如写周千字文的习惯,比如建立时间记录的习惯等等。之后会共创,编制自己的心理词典和人生脚本。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加入 Becoming 小密圈。每一个习惯持续21天,就有打赏。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如果你想加入,需要199元/年。2018年1月正式运行,将提升至1999元。

加入后7天如想退出,无条件全额退费。21天后圈内没有你的任何记录,将退费一半并请出社群。

当然,我鼓励你自己培养那些复利习惯,而不是加入小密圈。因为 Becoming 都是「一般的人」需要环境影响的人。

小密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mb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