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与知乎

作者: Hcchy | 来源:发表于2015-01-23 17:16 被阅读2309次

    前天刚与一位朋友聊到了知乎与果壳的问题,她是知乎与果壳的重度用户,而我也算是知乎的重度用户,并且与果壳也有一些渊源。

    2010年,随着美剧TBBT在国内的热播,理工科男这个群体在社会上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也有了更多的拥簇。果壳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了,并让人们意识到,科学也可以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在随后的日本大地震等事件中,果壳专业并且亲民的科普,更是获得了非常广泛的传播,也开始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

    其时,新浪微博这个平台如日中天,而平台上的人也非常期待着自己的信息流中,能够出现有价值的东西。果壳的内容,一方面,有着非常优秀的价值,一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气质,因此在这个平台上吸引了许多粉丝。应该说,在果壳早期的发展中,新浪微博这个平台给了很大的助力。

    我也正是怀抱着对果壳的好奇和兴趣,来到了果壳团队,实习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同年,另一家主打知识传播的产品——知乎也悄然上线了,与果壳这种在新浪微博出尽风头的明星产品有所不同,知乎在上线初期非常低调,社会大众甚至很少有人知道这家网站的存在。

    知乎在一开始采取邀请制的注册方式,并且邀请到了李开复这样的行业巨擘,其话题基本上围绕在互联网领域,被称为“产品经理的网站”。虽然影响范围并不广泛,但严格的准入门槛,还是使得知乎的邀请码一度出现“一码难求”的现象。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知乎与果壳依然是国内优秀的知识社区,为中文互联网提供了许多优质的内容,但不可否认,现在果壳和知乎已经不在一个量级上了。知乎已经在受众和影响力等方面超越了果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果壳在后续的发展中落后于知乎呢?

    这个首先得从产品的模式上讲起。

    虽然同为知识社区产品,但知乎和果壳的模式并不一样。知乎是一个问答社区,而果壳是一个主题网站,兼具媒体和社区的功能。果壳有不少优秀的科普行业的编辑,有编制内的,也有编制外的,这些编辑是果壳核心内容的缔造者。如果作为一个小而美的产品,果壳的内容质量还是要高过知乎的,但果壳的问题就在于,这种创造内容的模式,并不能支撑起规模的增长,因为果壳很难找到足够多的编辑去生产优质的内容,当用户的需求和渴望不断提升时,果壳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知乎则有所区别,虽然后续引入了专栏这种媒体属性较强的产品形式,但网站整体依然是以问答为主,用户的参与感也非常地强。此外,知乎并不依赖付费去生产内容,而是通过运营的引导,以及种子用户的配合,一同建立起了一个内容生产的生态。源源不断的答题者的进入,使得知乎的内容能够支撑起整个规模的增长。

    所以,果壳付费的形式,保证了核心内容的质量,但也限制了内容规模的增长。

    接下来,我们来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知乎的用户规模会超过果壳呢?

    两个产品都有着非常稳固的种子用户,也都主打“大V”的形式,明星用户在这两个社区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知乎对于新用户更加友好,也更容易吸纳新的用户并引导它们创造优质内容。

    知乎是以问答为主,同一个问题下,可以有专业翔实的解答,也可以有插科打诨的调侃。后者作为前者的补充,对于活跃社区气氛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并且使得新的用户也能够快速的融入社区之中。其次,许多人在看回答的时候,也并不会只盯着明星用户的回答看,而是会顺便查看其他用户的回答,或者查看其他相关的话题,这给那些普通的用户以足够的曝光机会。普通用户虽然没办法与明星用户平起平坐,但也能够获取到不少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与明星用户分庭抗礼。

    果壳则稍微有些区别啦,在核心的主题站中,还是以明星用户的文章为主,这种中心化的架构,使得普通用户虽然能够参与讨论,但更难获取曝光。而在小组这种类论坛的产品形态下,又过于嘈杂,即使有优质的内容沉淀,也难以有好的曝光,由此带来了小组内容质量不及主题站的观感,也使得普通用户创建的内容难以被挖掘和发现。

    与此同时,果壳用户的特质太过于强烈,也有着比较强的优越感,这种特质和优越感,会使得他们本能地排斥与之不符的用户。如果用户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教育背景,将很难融入到果壳这个社区中来,明星用户与普通用户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态势。

    不同的用户规模和用户组成,带来了知乎和果壳在内容话题方面的差异化。

    知乎初期的主要话题基本上集中在互联网领域,许多产品经理及技术达人在这里交流和分享行业心得。而随着知乎开放注册,许多用户挤入了这个问答社区中,大众喜闻乐见的感情、生活、事业、新闻热点等普适话题,开始成为社区的主流,而在其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质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种子用户与后来的普通用户开始发生摩擦和拉锯,有一些早期的种子用户开始离开了知乎,但知乎的活力并没有因此下降。可以说,只要知乎的定位不局限于某个小众圈子的交流社区,这种变化还会持续地发生。但只要优质用户还在,这种利于分享交流的氛围还在,知乎还是能持续地产出各种优质的内容。

    而果壳的话题则基本上还是集中在科学领域,虽然果壳也有通过小组来增加话题多样性的野心,但在其他领域,还是没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后面涌入的用户,也并没有威胁到种子用户的地位,更谈不上改变果壳的气质。

    说实话,知乎有点像早期的微博,大家在这里唧唧咋咋,并且在嘈杂的讨论声中,不断有各行各业的行业精英和民间高手脱颖而出。虽然有意见领袖,但每个人还是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频道。而果壳则更像一个科学共同体,它的严谨、客观、科学,虽然使得许多人无法有效融入其中,却保证了内容的质量。科普虽然应该亲民,但为了保证传播内容的准确性,科普方面的话语权还是需要掌控在专业人士的手中。

    最后再说一下关于果壳的一些看法。

    果壳从创立开始,就一直聚焦于科普这个领域,虽然随着民众的科学素养逐步提升,科普不断走进普通人的视线中,但与事业、感情、生活、新闻热点、心灵鸡汤这些话题相比,科普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尽管果壳将它包装得不那么小众)。

    果壳的基因使得它无法广泛流行于大众之间,不过正由于它的小众,果壳也很难被其他产品所替代。

    对于我来说,果壳的价值并不在于热热闹闹的讨论,而在于其独特的内容沉淀,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也希望果壳能够在这一方面继续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旭日码头:现在的知识社区细分了很多,百家齐放、稂莠不齐。随着AI大数据的发展,我相信最终还会被整合
        旭日码头:整合的目的很简单,知识过于细化会导致知识的碎片,不便于系统的认知和学习,更是耗费大量的学习成本。
      • 生椒牛肉:知乎已经没有几年前那么好看了,但是果壳的精彩几乎没有多少折扣。
      • Hcchy:@LostAbaddon 果壳的这种伪UGC模式,对于一个小而美的内容社区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但这种模式,无法支撑起社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果壳是一个套着互联网外衣的内容媒体,结合了传统媒体和知乎这种互联网社区的优势,也继承了这两种形态的劣势。
      • LostAbaddon:果壳是平台生成内容和部分的用户生成内容,而知乎时用户生成内容与平台管理内容,所处时代就不同了。

      本文标题:果壳与知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nh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