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利并非只是利益、金钱,可以是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层次丰富)。求“利”的过程,不可能是孤立的,总会与这人,或那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关系就其亲密熟悉程度,可分为三类:亲戚、朋友和陌生人。有血缘关系且很熟悉的,是亲戚;没有血缘关系、但熟悉的是朋友;没有血缘关系也不认识的是陌生人。
亲戚与生俱来,无法选择。陌生人了无牵挂,不必选择。只有朋友,我们是可以选择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也就是上述的亲戚朋友关系!亲戚无法选择,数量有限,范围较窄。其实人的社会属性,重点便是人的朋友关系。
朋友怎么产生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朋,假借也,表示群鸟聚在一起的情形。朋友的产生,首先必须有交集,要聚在一起,或曾经聚在一起。我们的最亲密的朋友——发小,就是小时候在一起玩的朋友!而且这个时间还很长,当然特别熟悉,感情也就特别好!
但聚在一起,有交集,只是必要条件,并不是朋友的充要条件。因此不能说,有交集就是朋友。有交集之外,还要有交流。
交流有语言交流,活动交流,更重要的是思想交流。自我们出生,当因为共同的目标聚在一起,陌生人就变成熟人。这是聚的要素。熟人之后,通过日常工作生活事件语言交流,那些逐步有思想交流的人,会逐渐发展出深厚的友谊。如何实现这个过程,因人而异。但也有基本原则。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辟,友柔,友佞,损矣”。这是说,结交正直的、诚信的、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孟子说:“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这是说,不倚仗年长、不倚仗位高、不倚仗家里富贵来交友。交友是因为其品德好,心中不要有任何倚仗的观念。
2500多年前先哲的话,闪烁智慧的光芒!即使今天,与这些原则相违背的友谊,都算不上真正的友谊。
今天我们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富而交,选择与德行好的人结交,才能得到真诚的友谊。德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德行好的基本标准,社会公德方面: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方面: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方面: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个人品德方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也只是成为好朋友的必要条件。
又聚在一起,又有德行做基础,然后根据兴趣或处事方式,交结出很多好朋友。
一生当中,求学时期把不同人聚在一起的场合,这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结下深厚友谊的阶段。同学吃住一起,学习一起,目标一致,没有利害冲突,情谊往往至深至厚。然后就是工作时期。工作的的同事,往往各司其职,深入的交流交往,可能并不多,难得有深厚的友谊。一个例外是战友之情。战友平时也是吃住一起,工作活战斗任务在一起,容易结下深厚友谊。三是平时生活中基于某件事、某个兴趣认识一些新的朋友。由浅入深需要很多机缘,往往是局限某一方面的交流,难以深入到内心,也少有深厚友谊。
人生在世,友谊必不可少!按程度分,大致分三类,一是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那种,刎颈之交,真正能走入内心,可以无话不说无话不谈的友谊。古语说,得一知己足矣!不错,问世间知己能有几人?二是好朋友,共同拥有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情深厚。对于共同的岁月,有说不完的话,好事,糗事一大堆。即使没有话,也可以自然随意的待着,反正聚在一起,就是比较惬意!三是一般朋友。一般熟悉,但从来都客客气气,不敢随便开玩笑那种。
战友就属于好朋友那种!二十多年前的战友淑江今天电话我,要给我邮寄些腊肠。淑江与我共事一年多点,记忆中,他眉清目秀,瘦瘦高高的,和战友相处融洽。前几年到北京来,我们见面聚了一下,分享了分手后彼此的经历。他是2005年退伍回到山东临沂老家,不两年,就创办了一家公司,发展良好。他有机会全国各地出差。每到一地,都会去联系、看看曾经的战友。
革命的友谊,并没有被岁月冲淡。年关淑江寄我自产腊肠,礼虽不重,但情义深重!寒冷的冬日,白雪皑皑,这种被战友惦记的感觉让人如沐春风,令人陶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