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我就不善于应酬,客套话更是不会讲!是不是因为出自于教师家庭没有深究过,可我的确不怎么好客!
父母亲教育我四兄弟姐妹时,也是规规矩矩,甚至比别人家更严格。小时候每逢家里有小朋友找我玩耍,父母亲总是热情招待,一边招呼着小伙伴一边教导我待客之道。我往往是他们前边讲着,我略显调皮重复着。为此,从小到大,没少被批评过。在我认为,小伙伴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为什么要客套和推让。因为我不喜欢在别人家吃饭,我就更受不了其他家长热情地招待了。在我看来伙伴之间的联系,就是为了躲到外面自由自在的玩耍,而在父母眼皮底下总是牵制太多,所以有伙伴来找我,我巴不得瞬间就飞出去。等我把我的观念拿出来和父母理论,他们总说我不懂人情世故!
说到底,我是一个简单的人。简单的人往往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欢过多的繁文缛节。包括对待友谊:观念一致,生活趣味基本相同,互相赏识,那么我会用心去呵护友情!
或许是因为我比较内向吧,我的朋友不大多!因为圈子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有些朋友走着走着就慢慢的散了。现在想来十五岁之前就只交了一个延续到现在的闺密,这应该算做至交了!这种朋友也往往是无话不说的,亲密无间,哪怕分开很久或者真的是生活圈子不同,都很亲切。中学和大学陆陆续续交的朋友会更多一些,掐指算算,剩下的也无外乎,就那三、四位了,其他的就只剩是同学而已。这些留下可称知己的朋友平时其实联系也比较少了,尤其处在这个年龄段,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孩子和家庭。虽然很少联系,但是大家都珍藏着彼此的感情。尤其如果生活中碰到一些事情,往往能得这些朋友的帮助。毕竟曾经朝夕相处,不论之后在社会上怎么去打磨?但是彼此的秉性啊,还是熟记在心的。成年人的世界,圈子会越来越小,单位、家庭、孩子,好像友情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若有若无。平日里大家都各忙各的,也不愿意去打搅对方,更没有办法去掌控彼此的时间。你正好有闲时间想去问候她(他),那你想放下生活的盔甲与她促膝长谈时,她正好在忙着!也许是在单位开会,加班,或者是在带孩子在补习的路上,你想和她诉说的一千一万句话瞬间就变成休止符戛然而止!虽然有些无奈和尴尬,大家仍然牵挂,找一个假日聚在一起,依然如年少时无话不谈。
沦为同学的朋友,如果没有交集,久而久之,友谊就淡了,淡到最后,就是翻开同学录才发现:哦,我们曾经那么亲密无间!谁也不能去责怪彼此?友情淡了,原因很多,城市不同,生活目标不同,生活圈子不同,大家再也不是那群宿舍熄灯后谈天谈地小孩子了。之后也许会有机会去见面,但是明显在谈话中大家有顾虑了,有一些恭维,有一些虚伪,更有一些伪装的成分。因为彼此已经不熟悉了,心和心的距离也远了,即就是再聚一起,似乎也无话可说啊!
工作中我们也会拥有友谊!如果在工作中互帮互助,人生观大致相同,你同样可以收获到友谊。现实中,很多时候这些朋友最后沦为熟悉的陌生人,因为她(他)们只出现在你某一阶段或某一时期。
鲁迅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幸,我这样一个不太会人情世故的人,却拥有数几位好友。虽然不经常联系,每当电话里听到她们的声音,或者短暂的相聚,时光会在那刻绽放最美丽的光环。
人的一生,除了亲人,一定要有三、两知己,让你任性,给你包容的朋友。亲情如果是阳光,爱情就是雨露,那么友情就是月光,给你卸下心灵的负担,让你安然入梦。
感谢生命中遇见的所有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