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黑暗时代——波爱修:哲学的慰藉
智慧 接下来,欧洲进入了一段更加痛苦的时期,史称“黑暗时代”。在这个时期,蛮族入侵西欧,文明被野蛮所征服,哲学几乎在西欧绝迹,我们只能在这漫漫长夜里发现几处点点的哲学星火。
小爱 听上去有点瘆人。
智慧 在耶稣基督还未出生的时候,在遥远的东方,也就是我们中国,匈奴不断地侵扰汉朝,结果被汉朝打败了,匈奴人转移到了欧洲。他们在欧洲打败了哥特人,哥特人被逼得只好南下,顺便灭了西罗马帝国。也就是说,我们打败了匈奴人,匈奴人打败了哥特人,哥特人在罗马人眼里,就是一群野蛮人,但这群野蛮人却打败了文明的罗马人。
小爱 我大汉朝威武啊!罗马帝国听上去很强大,没想到比我们大汉朝差了这么多个档次!
智慧 汉朝可是被称为雄汉啊,岂是罗马帝国能比?以德涅斯特河为界,哥特人分为了两部分,河东侧是东哥特人,建立了东哥特王国,河西侧是西哥特人,建立了西哥特王国,罗马城在东哥特人的控制之下。
小爱 难道这群野蛮人里面诞生出了伟大的哲学家?
智慧 非也。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四年后,一个叫做波埃修的人出生了,他生在了一个罗马贵族家庭。不幸的是,他幼年丧父。幸运的是,他被另一个罗马贵族西马库斯收养。在波埃修成年后,西马库斯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波埃修。
小爱 真是好运气!
智慧 当时的东哥特帝国皇帝狄奥多里克非常开明,虽然他是一个东哥特人,但他保留了罗马制度,保护了罗马的文化,维持宗教间的和平(禁止相互迫害),甚至还同罗马人一起共治罗马。
小爱 怎么共治?
智慧 就是任命罗马人做东哥特帝国的官员来管理帝国。我们今天的主角波埃修就在狄奥多里克的治下做罗马的执政官。
小爱 确实开明。
智慧 虽然波埃修是罗马的执政官,但是他的理想不在于此,而在于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全部翻译成拉丁文,并将二者的理论统一起来。
小爱 这太难了吧?
智慧 是太难了,我认为这根本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
小爱 那就一点儿一点儿干呗,干到哪算到哪。
智慧 是的,波埃修就是这样一本接一本的翻译。当他翻译到波菲利写的一本亚里士多德著作导论的时候,他被波菲利提出的一组问题吸引住了,以至于他放下了手中的事情,全力投入到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中。
小爱 什么问题这么吸引人?
智慧 一个关于共相的问题。我来问你,我们家那只叫米米的猫,它存在吗?
小爱 这还用问?米米它当然存在啦,它是我最喜欢的猫咪呀,我经常抱着它睡觉呢。
智慧 你也喜欢隔壁家的那只叫肉肉的大胖猫吧?隔壁叫肉肉的那只猫存在吗?
小爱 当然也存在啦!这也算是哲学问题吗?
智慧 好,那我问你,米米也存在,肉肉也存在,但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猫,存在吗?如果存在,一般意义上的猫是有形的呢?还是只存在于我们头脑的理智中?
小爱 (琢磨了一会儿)爷爷,如果你不问我,我还挺明白的,你这么一问我,我反到迷糊了。
智慧 是啊!当时的波埃修跟你的感觉一样,他感到这个哲学问题特别的高级,但是在波菲利的作品中,波埃修找不到波菲利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于是,波埃修就试着去回答了一下这个问题。
小爱 他从何入手呢?
智慧 刚才说了,他的理想之一就是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看似矛盾的理论统一起来,他就从他的这个目的入手。柏拉图认为:理念(或共相)可以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假设(这个假设残忍了一点儿),我们把世界上所有的猫都杀死,按我们的理解,猫这种动物灭绝了,所以也就不存在了。但在柏拉图看来,猫仍然存在,它作为理念存在着,而且这个理念(共相)的猫是实实在在的实体,这些实体的理念不是存在于我们所在的感觉世界,而是存在于理念世界之中;但亚里士多德却认为:共相是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的,它只能存在于具体事物中。在他看来,世界上本来没有猫,是因为我们先看到了现在被称作狸花猫、狮子猫、三花猫……的这些动物,这些动物看起来非常相似,它们有着大量的共同特征,我们再把这些具有共同特征的动物归类,将它们统称为猫。也就是说,猫这个共相存在于一只一只具体的猫之中,但共相不是实体。
小爱 柏拉图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十分的矛盾呀!一个说共相可以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一个说不能;一个说共相是实体,一个说不是。这样相互矛盾的观点怎么可能被统一起来呢?
智慧 波埃修认为:共相不是实体,但实际上是存在的。
小爱 没明白,如果某物是实体,就应该是实在的呀!如果某物是实在的,它怎么可能不是实体呢?
智慧 那我问你,你,小爱,是一个实体,这没错吧?
小爱 没错呀!
智慧 如果没错,那我身体中有小爱,你爸爸身体中有小爱,你妈妈身体中也有小爱,小爱这个实体被另外三个实体(爷爷、爸爸和妈妈)所共有,这可能吗?
小爱 显然不可能。
智慧 这说明,一个实体是不能同时被其他实体所共有的,但共相显然是同时被很多实体所共有,所以,共相不能是实体。
小爱 如果共相不是实体,人是怎么认识共相的?
智慧 波埃修认为,人有一种能力,就是将具体事物分解成为各个组成要素,再归纳、分类这些要素的能力。人通过分解再归纳,将共相提取出来。比如说,你,我,你爸爸,你妈妈,都是实体,然后你将这些实体分解为各个要素,提取共同点。你发现我们都是一个脑袋、两条手臂、、两条腿直立行走、会使用火、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你就将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称为人(共相)。我们人所具有的这些共同特征或要素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所以说,共相是实在的。
小爱 这很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呀。
智慧 但波埃修又认为,共相虽然是实在的,但却必须脱离具体事物,在人的心灵中将其塑造出来,才能够被理解。比如,我们所理解的“人”或“猫”,并不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或具体的猫,我们理解的是人或猫的纯形式,既然是纯形式,里面就不包括任何质料。这样的观点显然又倾向了柏拉图。
小爱 相互矛盾的观点被波埃修统一起来了,他应该能松一口气了。
智慧 他不能。
小爱 为什么?
智慧 因为关于共相的解答使波埃修发现了一个问题。
小爱 什么问题?
智慧 如果自己关于共相解答是正确的,我们就不能说某个“存在”是“这个东西”了。
小爱 嗯?什么意思?
智慧 “存在”与“这个东西”是不同的。
小爱 (开始皱眉)我又开始糊涂了,我看到了桌子上的这个苹果,我指着这个苹果,称它为“这个东西”,可以吗?
智慧 可以呀。
小爱 但这个东西就在我眼前,它明明存在呀!但“存在”与“这个东西”却是不同的,那“存在”又是什么?
智慧 波埃修说:“‘存在’,是等待被显现的,一旦某物获得了‘存在’,它就成为了‘这个东西’”。桌子上的这个苹果已经显现了,它就在你的面前,所以,你眼前的这个苹果在波爱修看来,不能算“存在”,只能算“这个东西”。
小爱 (愣在那里,眼睛直勾勾地)完全没听明白。
智慧 (大笑)哈哈哈!
小爱 (假装生气地)爷爷!这有什么好笑的!
智慧 因为我当年学到这里的时候,跟你现在的反应一模一样。我给你举个例子帮你理解好了。
小爱 好呀!
智慧 所有的存在都必须依赖形式,比如苹果的形式就是苹果,猫的形式就是猫,你根本找不到某个存在是没有形式的。
(小爱试着找到一种没有形式的存在,发现找不到)
小爱 那我也可以这样说,所有的存在都必须依赖质料,没有任何存在物是没有质料的。
智慧 错!纯形式的存在就可以没有质料,比如柏拉图的理念。
小爱 哦,对,确实如此,我怎么又是忽略了这点呢!
智慧 存在可以脱离质料,但不能脱离形式,所以,真正的存在,只能是纯形式。具体的事物,只是对存在(或纯形式)的分有,某个具体事物分有了存在(或纯形式)后,他便显现出来了。比如,一粒种子,它分有了树的形式,成长为了一颗树,这可树就显现出来了,成为了“这颗树”,也就是波爱修所说的“这个东西”。
小爱 这又回到柏拉图那里了。那我就不明白了,纯形式的猫是存在,那实体的猫在没有成为猫之前,应该是一堆其他物质,比如是水和蛋白质好了,只是这些水和蛋白质并没有获得猫的形式。那这些水或蛋白质在没有获得猫的形式之前,难道是不存在的?
智慧 是存在的,但不是波埃修在哲学意义上的存在。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波埃修将纯形式的存在称为“绝对存在”(可能是因为纯形式不生不死不变吧),将具体实体的存在称为“具体存在”(有生有死,处于变化中)。“绝对存在”和“具体存在”也可以被称为“存在”和“存在者”。
小爱 这样解释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智慧 如果波埃修就此打住,他就会幸福地渡过一生。
小爱 嗯?研究哲学还能让他的人生出什么变故?
智慧 波埃修继续深入探讨了一下,这一深入探讨,导致他最终丢掉了性命。
小爱 (惊讶地)啊?!这是怎么一回事?
智慧 他似乎认为,存在,被限定在了纯形式,也就是被限制在了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中;而存在者,被限定在了实体中,也就是被限制在了柏拉图的感觉世界中。被限制的感觉总是不好的,有种不自由感或束缚感。那有没有一种东西,是不受限制的呢?
小爱 (抢答)这个我知道!上帝是不被限制的!
智慧 没错。如果上帝是不被限制的,那上帝就不能只是存在,也不能只是存在者。
小爱 那上帝是什么?
智慧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上帝既是存在,又是存在者。
小爱 这个结论貌似没什么新鲜的,怎么会给他带来危险呢?
智慧 圣父、圣子、圣灵的关系一直在基督教内部最具争议的话题,基督教正统提出的三位一体也一直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概念。德尔图良将三位一体比喻成同一个演员扮演三个人物,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出上帝有多重人格,好像人格分裂那样,异端也确实提出了这个人格分裂理论;奥古斯丁将三位一体解释成对同一个本质的三个不同位格之间的关系,这有很容易让人想到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个神或者三者地位不同,异端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这些异端观点都是对正统理论理解的偏差,波埃修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三位一体。
小爱 那他是怎样理解三位一体的呢?
智慧 上帝(或神)就是存在,存在就是纯形式,就是本质。圣父、圣子、圣灵,就是存在者。这样理解就可以避免上面提到的两个理解误区,一是圣父、圣子、圣灵都是实体,都是对上帝(神)的分有,他们不是人格,(为了方便理解,可以理解为)他们是实体的“人”,所以,并不是上帝(神)一会儿扮演圣父,一会儿扮演圣子,一会儿扮演圣灵,这样也就不存在上帝人格分裂一说了;另外,虽然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个存在者或实体,但他们的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上帝(神),他们的本质一致且唯一,所以,也就不存在三个不同的神了。
小爱 虽然有点儿绕,但我还是听明白了。我只是不太明白,这怎么会使波爱修丢了性命呢?
智慧 正统教派认为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地位等同。而阿里乌斯派却认为圣灵的地位低于圣子,圣子的地位低于圣父。这样,在正统教派看来,阿里乌斯派属于异端。东哥特帝国皇帝狄奥多里克信奉就是阿里乌斯派。东罗马一直有击败哥特人,重新统一罗马的想法;正统教会一直想铲除异端。于是,二者一拍即合。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宣布查禁阿里乌斯教派。
小爱 也就是说,东罗马要灭了东哥特,波爱修是东哥特的罗马执政官,理应站在东哥特一遍。但波爱修的三位一体理论却支持了东罗马,我没说错的话,这应该算叛国吧?
智慧 严格追究的话,嫌疑还是很重的。波爱修为了哲学,无意间犯了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
小爱 结果怎样?
智慧 结果,被诬陷串通东罗马帝国颠覆哥特人的政权,密谋造反。他没有得到任何申辩的机会,直接被判死刑并投入牢中。
小爱 他直接被处死了吗?
智慧 没有,他先在牢里被关押了两年。
小爱 那波埃修在牢里做了些什么?
智慧 他在牢里思考。
小爱 他思考些什么?
智慧 想他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官。在为官期间,他保护弱者,体恤百姓,对抗侵占百姓财产的佞臣,在皇帝面前申辩利害,使百姓免于重税的盘剥,保护忠良免受迫害,维护元老院的秩序。他就是想不通为什么他这样的好人被关在监狱等着被处死!他在牢里等死的同时,那些恶人却还在外面逍遥法外,甚至爬上了权利的宝座。波埃修想不通啊!这些恶人就在上帝的眼皮底下公然作恶,他们不但没有收到惩罚,反而越来越得势。我这样的好人从不作恶,反而遭遇牢狱之灾,等待被处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啊?于是,他思考的重要问题出现了:为什么会出现恶人得势而好人遭殃?
小爱 那他想到答案了吗?
智慧 他苦恼,郁闷,甚至愤恨。他想找个对象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去将他自己当前遭遇的一切不公都怪罪到这个对象上。他找到的发泄对象就是命运,命运对他是如此的不公平,他把自己的所有情绪都一股脑地发泄在了命运身上。他发泄了很久,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好在他毕竟是个哲学家,他努力地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智下来,好好想想这一切。
小爱 (同情地)他想明白了吗?
智慧 他想明白了,他不应该怪罪命运。因为他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赤条条一丝不挂的,什么都没有。是命运将他养大,是命运给了他财富、权利和荣耀,这些东西本不属于他,现在命运只是夺走了那些本不属于他的东西,他怎么能怪罪命运呢?另外,他曾获得的财富、权利和荣誉,是普通人一生都不会拥有的,但他曾经拥有过,这不是应该感谢命运吗?
小爱 那命运让他去死,让他失去了一切,他不觉得可惜吗?
智慧 波埃修认为,人总是要死的,没有人会不死,他自己也不例外。死后能带走什么呢?带走财富?带走权利?还是能带走荣誉?显然都不能。财富、权利和荣誉最终都会离自己而去,那么现在失去它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小爱 那命运为什么要捉弄他?
智慧 他认为,他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不是因为命运捉弄他,而是因为命运是无常的。
小爱 如果命运是无常的,没有规律可循,那岂不是追求任何目标都是没有意义的了?
智慧 当然有意义,只是看你去追求什么。
小爱 比如追求金钱呢?
智慧 金钱不值得赞赏,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和理性。有了金银财宝,每天担心它们是否安全,更有甚者,钱多了,还会给拥有者带来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
小爱 那追求权力呢?
智慧 权利地位落入邪恶人手中,其危害性就非常严重了,权利是坏人的帮凶。尼禄皇帝,放火焚烧罗马城,杀害元老院成员,杀害自己的兄弟,杀害自己的母亲。最后成为人民公敌,只能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另外,有权力又有什么用处呢?
小爱 有权力可以受人尊重呀!
智慧 哦?是吗?希特勒当年很有权力吧?那我说你是希特勒,你会高兴吗?别说我说你是希特勒你会不高兴,就连我说你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你都会觉得是在骂你,不是吗?但如果我夸你是雷锋,你一定会很高兴。雷锋没当过官,没有钱,还英年早逝,为什么说你是雷锋你反而高兴呢?
小爱 (愣住了)为什么呢?
智慧 因为人不是因为有了权力地位才受尊重,而是有权力地位的人有了德行才会收人尊重。
小爱 (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那如果我追求名望呢?
智慧 哈哈哈,名望是最虚幻、最无用的。
小爱 名望怎么能是虚幻无用的呢?
智慧 名望不能被你所拥有,你的名望也不能依赖你而存在,而是必须完全地依赖别人。没有他人的关注,你就不会有名望。即使有了名望,很容易被人忘记,自古有名望的人多了去了,你真正能记住的有几个?
小爱 那我应该追求什么呢?
智慧 如波埃修所说,你应该去追求幸福。
小爱 我认为,如果我有了金钱,有了权利,有了名望,我肯定就拥有了幸福。
智慧 哦?是吗?假如你有了金钱、权利和名望,但你整天躺在病床上,留着口水,奄奄一息,身上插满各种颜色的管子维持着生存,没有任何医生可以治愈你的绝症,请问,你还幸福吗?
小爱 呃~,不幸福。这说明了什么呢?
智慧 这说明,幸福是全面的。幸福是一切善的总和,即当你获得了它,你就不再想去追求别的任何东西了。
小爱 可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呀?在不完美的世界怎样才能获得全面的幸福呢?
智慧 神(上帝)是完美的,神(上帝)是全面的,所以幸福只能在神(上帝)那里找到。
小爱 我可不可能变得完美?
智慧 不可能。因为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请问,你是上帝吗?
小爱 我不是。
智慧 你同上帝一模一样吗?
小爱 我不是。
智慧 上帝是完美的,如果你也是完美的,那你要么是上帝,要么你跟上帝一模一样。因为你既不是上帝,也不与上帝一模一样。所以你不完美。先有上帝,后有世界,先有完美,后有不完美。
小爱 那这又能说明什么?
智慧 说明这个世界有恶。
小爱 为什么这么说?
智慧 波埃修赞同普罗提诺的观点,即恶是善的缺乏。而人善的缺乏,在波埃修看来,就在于人能力的缺乏。
小爱 嗯?怎么可能,如果我不能跳两米高,我就是恶的了?
智慧 不是这样理解。波埃修赞同奥古斯丁的想法,认为人有自由意志。但波埃修进一步认为,人的行为不仅仅由自由意志决定,而是由自由意志与能力共同决定。比如你刚才的例子,你想跳两米高,但是你没这个能力,你就不能做出这个行为。
小爱 那恶呢?
智慧 比如,偷盗和抢劫是恶,但是偷盗者和抢劫者也是在追求幸福,至少是追求金钱带来生活上的幸福。但他们缺少获得幸福的能力,比如靠劳动致富等。你看,偷盗或抢劫是恶,劳动致富是善,偷盗或抢劫人的恶是缺乏劳动致富善的能力,这样的恶就是善的缺乏。由于人善的缺乏,人就会通过自由意志造恶。
小爱 人都是不完善的,人都有自由意志,假设人都按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不听上帝的话,那上帝想达成某个想法或目的,岂不是不可能了?连自己的想法或目的都达不成的上帝,还能是完美的、全面的吗?
智慧 当然能!俗话说,天意不可违。上帝的天意是无法违背的,人的自由意志,并不能改变天意。
小爱 这又是什么意思?
智慧 天意,是上帝的想法或计划。就好像一个工匠打算建造一个房子,在没建好之前,房子的结构,样式已经出现在了工匠的想法里。而命运,则是为达成天意,可能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安排和办法。也像盖房子一样,工匠可以选择春天开工,也可以选择秋天开工,如果选择了春天开工,对秋天看起来就不是那么“公平”(说明命运为什么是无常的)。如果选择先建横墙,后建山墙,貌似对山墙就不是那么“公平”。但最终结果是一样的,房子建好了,工匠的“天意”达成了,只是过程可以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而已。
小爱 原来如此。公平,肯定是上帝的天意吧?恶人得势了,为什么恶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智慧 你认为恶人得不到惩罚,恶人就会继续逍遥法外,这对恶人来说,是某种“幸福”,对不对?
小爱 对!
智慧 但波埃修认为的同你认为的恰恰相反。波埃修认为,当恶人受到惩罚时,就有某种善加在了它们身上,受到惩罚的恶人,表面上看是受苦的,其实是受益的;如果恶人没有受到惩罚,则他们会更添一重恶,表面上看他是受益的,实际上他是受苦的。
小爱 波埃修逻辑上没错,可是,不惩罚那些恶人,我真是出不来这口气!
智慧 认为上帝存在的人,他们的想法跟我们这样的唯物主义者的想法不一样,这很正常。
小爱 还有个疑问。因为上帝预知未来的一切,所以人无法通过自由意志去自由选择做什么,相当于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下;因为人有自由意志,人可以自由选择去做自己想做的,所以上帝不能预知未来。这是不是很矛盾?就好比我明天早上想喝豆浆或酸奶,假如上帝预知了我明早喝了酸奶,那其实我根本就没有选择喝豆浆的可能,我的自由意志根本没有意义。假如我有自由意志,可以自由选择明早是喝酸奶还是喝豆浆,那上帝就不可能预知我明早喝的是什么。
智慧 波埃修深入思考了这个问题。他认为,陷入这样的思维困境,是因为面对一个非因果的问题,大家都去用因果逻辑去分析。在你的问题里,都是一些“因为”、“所以”,用“因为”、“所以”去论证一个非因果逻辑,最后只能造成逻辑错乱。
小爱 为什么不是因果逻辑?
智慧 你之所以认为这是一个因果问题,是因为你把上帝限定在了时间之内,也就是说,上帝同我们人一样,也在时间之中。但波埃修不认为上帝会受时间的约束,他同意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上帝不在时间中,是上帝创造了时间,所以,上帝在时间之外,他可以同时看到所有时间发生的所有事。这样,上帝即可以预知未来,又可以不干涉人的自由意志的选择。
小爱 我需要您举个例子帮助我理解。
智慧 就像我们看网络电视,大视窗的下面有十几个分时的小窗。我们可以同时预览视频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时段发生的故事。我们不在视频内,我们在视频外,我们知道视频中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所有事,但我们并不影响视频中人物的自由意志的选择。比如说,我们通过大视窗看三国,大视窗下面的第一个视频小窗显示刘备正在卖草鞋,第二个视频小窗显示刘备正在同诸葛亮隆中对,第三个视频小窗显示刘备已经当上了皇帝。我们可以通过小窗同时知道了刘备卖过草鞋,面试过诸葛亮,最终当上了皇帝。但是刘备卖草鞋,三顾茅庐,当上皇帝,这些都是刘备通过他及当时的人的自由意志共同达成的结果,我们的预知不影响他们在剧中的自由意志选择。上帝看这个世界,就是如此。
小爱 (惊叹)上帝的视角实在是太神奇了!
智慧 而且很符合逻辑,不是吗?
小爱 非常符合逻辑。
智慧 但过了四百多年后,一位老兄摸着下巴想了想说,有关上帝的一切,真的有逻辑吗?无论是经书上、还是权威人士,都说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并各自描述了上帝如何创造了这个世界。问题是,描述仅是描述而已,如果没有理性的逻辑论证,那现有的一切相关理论都是虚妄。
小爱 很有道理呀!
智慧 所有跟上帝能扯上关系的哲学,其实都已被宗教的迷雾所笼罩,而这个人,想要用辩证法的逻辑拨开这团宗教的迷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