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关怀的维度
临终关怀是生命关怀的一环
过去国人对于临终关怀不重视,故而有必要大力倡导。
但是临终关怀的施行,没有整个生命历程的参与,要么临终关怀的质量会打折扣,要么临终关怀没办法很好的开展。
先有认知,再有行动。
如果没有生命的认知,谈何生命关怀,谈何临终关怀。
要提升对生命的认知,需要更深入的生命教育。
在2020年3月至4月参加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生命关怀指导师(佛教方向)安宁疗护初级培训之后,开始有意识地找这方面的书来看。
去年请朋友从TW带了一本《生命的最后一刻,如何能走得安然》,今年在网上买了一本余德慧老师的《生死学十四讲》。
今天在工作室,翻出《慈济人的生死观》,看到书架上还有一本《悲伤的力量》,也随手抽了出来。
一开始以为是一本心理学的著作,翻开目录,才发现这也是一本有关生死学的书。而且本书不是在讲理论、方法,而是通过一个个案例,带我们走进生死。
曾有一天,6岁的女儿问我,如果生命只有最后的十分钟,你打算做什么?
对于孩子来说,她并不能理解死亡的真正过程,但是孩子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却让我非常惊喜。
我答:我会安排一些事情,然后和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告别。
因为我们大人不忌讳谈论死亡,所以孩子可以大胆地问出她的问题,这是我们希望在更多的家庭看到的。
这放在我小时候,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大人绝不会允许我们谈论这个话题,甚至“死”这个词都不能说。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用“过了”、“没了”、“上天堂了”来表达死亡这件事情,以示我们对长辈、乡亲的尊重。
生时做心理建设、财务等准备;临终时才能派上用场
中国不是没有生命教育和生命关怀,它有,它包含在传统习俗里,包含在葬礼里,包含在亲族的支持里。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统习俗的式微,这样的生命教育和关怀,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大多数人可以从丧亲的悲伤中走出来,步入正常的生活轨道。但是一定会有一小部分人,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
这种情况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群中尤甚。他们的有些人,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走不出来。
希望自己可以运用这几年所学,在生命教育和关怀领域,做点事情。最近这段时间,把前面提到的几本书,再好好的看一下。
还有一本书推荐给有兴趣的朋友,书名叫《生死皆自在》。
初稿写于2022/12/16
二稿写于2023/9/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