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跟梨姐聊天,不知道怎么的聊到了,一个人在生命临终的那段日子,应该怎样度过。梨姐刚退休几年,退休前自己开办幼儿园。她和她的家族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她父亲生前一直是教堂的牧师。梨姐退休后一直在教堂做义工,除了在教堂做礼拜或有活动的时候担任工作人员外,她还是走访组的成员,每周都会去走访慰问教会里有困难的兄弟姐妹,最近这两年还开始到医院临终关怀科去看望临终病人。
我们的话题从身患重病到底要不要抢救开始的,梨姐跟我讲了她嫂子的故事。她的嫂子是土生土长的香港居民,也一直生活在香港,去年不幸查出直肠癌,发现时已无法手术。
嫂子才五十多岁,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成家,小儿子尚在高三。当嫂子查出病情时,全家人都无法接受和面对,反而是嫂子本人非常冷静的安排所有事情。
首先交待家人一旦自己病危时,不要做插满管子式的抢救,避免过度治疗增加自己的痛苦。叮嘱小儿子多跟擅长厨艺的叔叔学习做菜,以便日后自己能好好照顾自己。为家人挑选好佣人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交待自己所有的身后事如何处理。多次耐心劝说先生同意她去定立遗嘱,把所有财产做好分配,避免日后两个儿子不必要的麻烦或纷争。
从得知患病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几个月里,嫂子未曾流过一滴眼泪。没有牵挂吗?不是,小儿子尚未学业有成,尚未成家立业,为人父母最基本的愿望尚未看到,牵挂肯定有的。没有不舍吗?不是,小孙女正是可爱时,一家人本来幸福美满,生活是如此美好,苟蚁尚且偷生,况且人乎?只是她说,她要在平静快乐中度过每一天,这样才不会增加家人的痛苦。
亲自准备临终时的衣服,生命弥留之际,让家人牵着手围着她的病床,给自己唱赞美诗歌,她在家人的歌声中,坦然平静的闭上眼睛停止呼吸,在家人的祝福中带着对家人的爱,微笑着离开人世。
我瞪着眼睛,内心汹涌澎湃的听着,梨姐波澜不惊平静的讲述着。我不知道一个人内心得有多强大,才能这般从容淡定的面对自己的死亡?我尚未开悟,且智慧不够,实不能做到。从事保险工作11年,见过太多生老病死,每次面对尚且年轻的生命离去,都感叹嘘唏不已。
梨姐继续讲述着临终关怀的意义,她们每次去探望生命垂危的病人,基本上以满足他们的愿望为主,在他们尚且有力气和清醒的时候,去帮助他们完成一些心愿,减少生命的遗憾,然后坦然面对死亡。
是啊,每个生命都有消逝的时候,或许无悔无憾的过好每一天,这样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才能从容面对。胡适先生曾说过,生时为死时做准备,乃是真豁达。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谁都不知道!且让我们把握当下吧,珍惜拥有的一切,好好爱自己爱他人,好好生活,有梦就去追,让生命流光溢彩,这样才能在岁月的尽头时能无悔无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