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火车事故造成一名乘警殉职,4人重伤,一百多人受伤。
事故发生前11分钟,有村民报警。但是这中间的9分钟并没有及时把信息传递给火车司机。一层层的信息传播,增加了信息迟滞。最终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如果再有类似问题,我们可以避免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技术方式来避免这种灾难的发生?
从信息传递的网络结构分析

从最初的报警人到火车司机,中间隔了最少4个信息路由结构。
也就是说,报警人作为一个不确定的外部信源,没办法和火车司机直接通信。需要社会上的110警务系统作为信息中介去传递,这是过程是一个多对一的信息系统,建设多年,已经比较成熟。
但是110按照常规流程把信息传递到铁路系统,再传递到司机时,整个过程中的11分钟都被浪费了。
这个系统应对常规问题,对于时间不敏感的任务时是有效的,但是对于时间敏感的灾害性事件,这种网络拓扑结构就 不行了。
一种可能的解决思路
在一些媒体报道上,也有专家学者表示,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缺乏应急联动体系。这是制度建设的问题,深挖一层,我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多层信息路由系统?其本质原因也是和制度适配的信息系统。
有没有可能在不改变行政分工的前提下,优化通信网络?
我们国家正在大规模的建设5G网络基础设施,5G可以构建起超低延时的通信网络,其背景之一就是直接在任意两个路由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减少中间的信息分发环节。
这是对于机器而言,它们可以根据IP地址自动寻址。但是对于现实社会的人而言,它们的通信寻址方式,是寻找对应的人,对应的机构。
人工智能分发警情信息
110警务中心作为一个中心化的社会预警信息入口,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报警信息。接警确认信息之后的第一任务是对警情信息进行分类,是紧急还是非紧急,第二是把这个信息转交给哪个部门处理,然后是跟踪处理进度,警情任务是否关闭。
在第一个环节,记录信息之后,这个信息可以输入给人工智能系统,对信息进行快速分类识别,确定转发对象,人工只做辅助确认,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准确率。
区块链构建应急联动系统
以郴州这个事故为例,从信息接收,到后续的应急处理,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参与。事件处理的进度,需要及时反馈给参与的部门,以便跟进处理。
那么这个过程中,一种方式就是用一套统一的系统,然后每个部门一个账户体系。
但是问题在于,谁来主导?假如公安部门来主导,铁路部门,交通部门要不要认它做大哥?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的信息,多头管理的问题如何解决?

以上图为例,每个部门成为区块链上的一个节点,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应急信息的更新都同步到其他节点一份。各个节点收到信息后,根据自己部门的职能设置反应模型,及时作出反应。这样就可以把整个的通信链路从4级以上,降低到2级,可以大大缩短响应的时间。
其实这个方面已经有国内的公安系统在进行尝试了
摘录分享给大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徐州公安局现在也在发展。现在我们公安局下辖17个县市分局,有1万个警察。我们从2013年开始了我们科技信息化的建设,到2013年就建成了我们的基础云的环境,用的是华为的。到2015年我们就开始了中间层的建设,PaaS层的建设,用的曙光。2015-2017基本上就和曙光在合作,和中兴在合作。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在讲,我们徐州由于地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随着经济社会,随着基础设施的安装,前端的采集设备的普遍安装,现在我们每天公安机关生成的数据在1.8亿。这么多的数据如何支撑我们的应用,这是我们的一个痛点。根据我们现实的治安状况,我们徐州市结合地区,我们每年刑事案件发案量,结合部地区人员条约作案占到35%,这35%占了徐州整个地区的社会治安状况,这种状况怎么改观?我们用数据来改观,怎么改?要把结合部地区的山东西南部几个市的数据,河南东部的几个市的数据,安徽北部几个市的数据和我们江苏北部的几个市的数据,要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管控的天网,这是我们的理念。所以这个数据怎么融合,怎么发展,去年我们就想到了区块链,区块链的第一个和我们合作的厂家就是中兴集团,后来我们叶总从技术层面给大家报告,这是我们一个基本想法。
所以今天我就来跟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们怎么想做区块链,以前我们的数据,所有我们交换的数据是离线交换的,实际上我们的数据融合发展这是第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家握握手喝喝酒,你有事情我来办。第二个事情是搞一个网站,大家在网站上发帖子。第三个事情是搞一个情报平台。第四个阶段就搞区块链,要在线数据,要把我们的数据用在线的数据让大家来分享,什么不能做到,区块链能做到,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数据的验证,完成了经典算法,完成了智能合约和签约,现在这些已经具备的上线的条件,所以这一款数据,区块链上来以后,我们在昨天公安部我们去了一下,初步的商定一下在11月初要在徐州召开警务区块链的全国推广会,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协同我们一并办这个会议,或者来参加一下。
区块链在我们实际应用中我们遇到了一个痛点,现在痛点在哪里?共识算法,合约共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现在我们痛点在哪里?就是共识机制的形成,这个恰恰是你们搞技术的这些人看不到的这些痛点,我们感觉到很痛。为什么?我们现在是一个联盟链,刚才白雪讲了联盟链里面还要加合约的一些测试的东西,这个联盟链实际上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怎么建设,这还要靠行政手段去推动。现在我们上了四个数据,接听数据、广发数据、案件数据、浏览数据,我们建立数据模型来制定我们的大方管控,针对这四个数据我们初步达成了共识,将来是20类数据,我拿出来了,山东的哥们拿不拿?河南的哥们拿不拿?安徽的哥们拿不拿?大家要形成共识,有时候他出于自己安全问题的考虑,当然安全是没有问题的,出于利益的问题,现实的考虑不可能拿出来我想20个,他想20个,可能是8个。如果大家都供出来20个,把区块链应用的效应达到最大化,达到一个峰值,这需要靠什么?需要靠行政命令来推动,所以我们借助公安部科技局和信通院,这两个专家机构,然后在我们那儿开个会,把四个省的分管领导,市里领导到我们那儿开会,形成一个书面合约,就这么干,这样才能推动我们区块链应用的长期落地,长期发展。
同时我们现在也在考量今天是个标准化测试,我们徐州公安去年做了一款大数据应用标准,今天徐州公安局要申请做区块链公安行业应用的标准试点单位,我们也想做标准。刚才史长讲了占标准就是占主动权,我想为全国公安在区块链应用发展中做出我们徐州公安的一点点贡献,谢谢大家!《徐州市公安局-淮海经济区警务区块链共享协作应用分享
》
那么有没有减少通信路由,成功预警的呢?
答案是,有!
预警电话直接打给线路警长
“以前,我们曾有过类似滑坡案例,并成功处置。”据李红昌教授介绍,2010年6月中下旬闽北地区连续强降雨, 6月19日下午15时45分,年近60岁的兰太民老汉正在菜地摘菜。这里距离铁路线不远。突然,他听到铁路方向传来落石声,兰老汉走近一看,铁路上方护坡中部发生溜塌,溜塌面积宽30余米,深10余米,土石方约300方,已将铁轨淹没。
兰老汉立刻朝200米外的家中跑去。回到家,兰老汉连忙让儿子向村长电话报警。同时,带着儿子,一人拿着一根红领巾,绑在竹棍上往事发点赶。到了现场,父子二人分工,一人负责一个方向,距事发地点200米外守候拦车。
此时,武夷山铁路派出所线路警长郭忠接到清献村村长的报警,立刻通知车站运转部门。南昌铁路局调度部门得知情况,及时对该路段实行区间封锁,从而成功避免事故的发生。
但是这个案例中一个缺点是,不是每个人都有线路警长电话,都知道如何直接汇报,这种特殊情况没办法作为体系化,制度化的建设方案。减少整体社会的应急体系中的通信路由,还是要靠技术把制度固化下来,给群众提供最简单的信息反馈入口。把复杂性隐藏在系统中。
总结一下,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对于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智能化应急的其中一个要素就是数据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一个核心就是改变网络的拓扑结构,简化网络结构,增加网络节点之间的链接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智能有效的信息化应急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