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在小长假期间回家发现,哥哥家的小男孩,家里人甚是宠爱。磕了碰了哇的一声先哭出来!
一天,小宝贝被地上的玩具绊倒了,爷爷看到后就狠狠地往地上的玩具打了几下,“别哭,爷爷打玩具,都是玩具把你碰到了。”
而这个小宝贝特别好动,动不动就会磕了碰了,而家里人所有人第一反应都是去打“玩具”。
久而久之,小宝贝也就学会了,头撞到到了墙,哭两声就开始打墙,家里人在一边笑还一边说:打他,他把你碰了哦~
把原因归结到“玩具”等物件上,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这不是我的错,是别人的错,我不必为这个错误负责。
这样做看似问题得到解决,实则后果很严重:以后再出错,孩子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或与之相关的物件上。
上大学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这样讲:女儿,学什么中文,没有前途,去学师范,毕业出来了轻轻松松当老师。我这是为你好!
周围的声音也是这样:儿子,别去大城市打拼,回家考个公务员,有个铁饭碗。我这是为你好!
女儿,你也老大不小了,再过几年,你就贬值了。赶紧嫁了吧,我是为你好......
其实父母的这种行为,本意只是想让孩子少走弯路,过上他们认为的好生活。
但事实上,很多孩子被限制了独立性。从小的时候,面对问题时,不是让孩子先从自己的身上寻找问题,不教孩子自己去处理困境。
从小就开始了过度的保护,长大了遇到选择了,又是:孩子,爸爸妈妈为你好。
孩子眼中无小事。
孩子天生充满探索欲,一片叶子、一朵花、一块石头、一颗树、一粒种子、一只蝴蝶在他们眼里,都是一个大大的世界。
他们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大大不同,感受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样。
孩子感受世界的方式是敏锐的、具体的、形象的,他在试图通过自己的视野和理解来解读这个世界。
成人活在这个世界已有足够的时间,对太多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对情绪、感受、应对方式、冲突、价值观取向早已有了自己的要求和判断。
作为家长,应该做孩子的“助飞器”。而不是做孩子的“机油”,源源不断的替他做决定,甚至替他“飞行”。
孩子在玩耍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碰到,家长应该帮孩子找到方法。先不要先去指责别人,搞清孩子是怎样碰到玩具的。
找到原因之后,再告诉他方法,让他清楚地知道如何避免被玩具碰到,在以后自己应该怎么做。
孩子如果想去远方,孩子有自己的规划的话,父母责不必捆绑,更应为他减轻负担,送给他一双翅膀。
让他更快的飞翔到他想要的地方,飞得更高更远,看到更多新鲜的事物和新奇的世界。
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父母给孩子涂抹上什么颜色,孩子就是一张什么样的画卷。
孩子的一生是否精彩,需要父母的用心描画。 越来越觉得做父母不易,当优秀的父母更需要不断学习。
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一天天变老、一天天落后。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刻,他们的未来,我们没有见过,甚至无法想象。
其实,所谓父母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的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用追。
豆壳教育广场(微信搜素公众号)
关注豆壳教育广场,更多育儿内容以及课外班选择等你来pick!孩子课外班,我们是认真的!

策划 / 豆壳教育广场
编辑/不怕下雨的大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