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宪制》作为逻辑思维重点推荐的书籍,在其上一本重点推荐的《枢纽》获得了很好的阅读感受后,迫不及待的买来开始阅读。苏力教授作为原北大法学院的院长,学术功底深厚,文笔流畅,引人入胜,尤其对于我这种对历史感兴趣的法律人,更是搔到了痒处。
但是这本书理论很深,读起来也有点累,几乎没有闲笔,逻辑严谨,但出于自己有太多的基础知识不熟悉,多来颇为费劲。断断续续读了差不多一年,到今天才读了一半。今天读完了其中关于度量衡的章节,刷新了我的历史观,也让我从细微处更加理解了古代中国,理解了为什么中国是现在这个样子。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作用,被很多学者低估。度量衡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成就了中国。作者面对常见的情况,总是不停的追问,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不是那样?如果不这样,会有什么后果?还有比这样更好的选择吗?
中国古代的一切制度,都基于古代中国的农业。人民在小农经济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一个大国,是因为黄河水患。黄河作为母亲河,不仅为灌溉提供了水源,更重要的也通过其不断的改道和水患,逼迫人们团结在一个领袖周围,逼迫领袖们联合起来推举出最高的领袖,来领导大家治水救命。大禹在治水,也在缔造这个国家。
度量衡的作用,在于税收。税收是否公平,决定了农民是否认可这个国家政治的正当性。交皇粮在和平年代,成为了农民和这个国家最密切也最常见的联系,也决定了农民对朝廷的想象和认知。度量衡的统一,完善了税收的基础,从而可以组织起成体系的官僚,可以为官僚发放固定的俸禄。俸禄本身,也需要度量衡。没有度量衡,没有俸禄,北魏统一北方后只能放任军队劫掠百姓,文官搜刮地方,来支撑国家开支。
宪制是理论的,但更是现实的,或者说,必须首先是现实的。先人们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试错,找到了一条当时条件下的最优解,才得以维持了上千年的制度稳定和文明延续。在宪制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就会被改良甚至抛弃。宪制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有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意义。
活的宪制,才是宪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