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午休时在b站刷到有up主用《王勃之死》剪了《不见长安》的MV,晚上就补了一下电影。发现电影真的好绝!而且两者的适配度也太高了吧。
【长风何其渺渺,天涯何其遥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很早就学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当时只知道是考试重点,必须背下来。从未真正读懂过。前段时间听了戴建业老师的诗词课,对这首诗有了新的认识,记得当时老师讲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不要像小儿女那样哭哭啼啼,要保持高昂积极(以前我一直以为这一句是表达离别的伤感,两人都泪湿衣襟)。是一种新的离别体,改变了以往送别时的那种悲伤情感,转而为积极鼓励,乐观豁达。读诗时会觉得这是王勃单方面安慰杜少府。电影里将王勃的悲惨同时纳入进来,反而有了一种双向鼓舞与宽慰之感,仿佛在那一刻,都豁然开朗。
我特别特别喜欢这段离别的场景。仿佛王勃和杜少府真的是从千年前的初唐向我们走来。
风吹走纸张,赠诗题于披风之上。风吹起发带随风飘扬。每一个画面都戳中内心。
稽首拜别,此去天涯路远,恐难有再见之日。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你我知己,各奔天涯。
这段离别戏让我成功落泪。古人的深情厚谊,幸得知己二字表明。
落霞女与秋水翁的这个取意也真的是绝了。两个长安的“孤儿”,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相逢于落霞秋水处。于落霞处和解过往,在秋水上走向前方。看到这里发现配着《不见长安》真的是绝上加绝!
最后那段滕王阁做序百看不厌。王勃倒映在砚台墨水中的脸,传话的侍儿看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惊喜踉跄摔倒跑丢了鞋真的都惊艳了我。都督阎公从最开始的不屑到最后的惊叹,大家对空的请教与探讨都不禁让我想象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是怎样的文学盛宴?怎样的文化推崇?
如灿烂流星划过长空。那人,那时代,都离我们远去。确又都在我们身边。
虽然我个人是倾向于王勃写《滕王阁序》是十四岁左右,但我依然喜欢这部电影的情节安排。就如一个老师说的那样: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得相信天才的存在。我对王勃永远有厚重的《滕王阁序》滤镜。
曾经有过这样的时代,我们后来人何其有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