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种职业叫农民,同时这也是一种身份。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身份和职业,我觉得这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似却又有点区别。身份指的是一个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比如有工人、干部、农民等等,也含有政治意义的身份,如党员,代表。职业,通常指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其实也是某一类职位。
但是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将身份和职业混淆起来,比如农民即是职业又是身份,不像欧美国家将身份和职业分得很清楚,农民只是一种职业。我们说他是农民,往往首先想到是他的身份,而不是他的职业。这跟我们几千年来的农耕文化有关,我国农民世世代代居住在一个地方,进行农业耕作,所以很多文学作品介绍一个人,都是说世代务农,或者说是个农家子弟。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将人们分为士农工商四个成分,那时候起就人为的划了身份,同时这样的身份也从事着相对应的职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身份的区别也很明显,规定了“工农兵学商”,还有干部,并且计划供应方面也有区别对待。农民为了改变自己的身份,就必须通过读书考学的途径。那时候,为了搞“农转非”户口都要花钱花关系。
虽然在封建社会和现在社会里,农民的身份排在第二位,但是农民的身份往往被人瞧不起。有些人看不起农民,就说“土农民”、“乡巴佬”。我国经济变革的初期,有很多国营单位的工人下岗,好多人宁愿在城里找工作,也不愿回农村做农民。
经济改革开放后,人员、行业之间的流动性大,对于身份的界定也就没有那么明确了。好多农民为了去掉他的农民身份,跳出农村,去城里打工,创业当老板。这么多年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赞誉。
我也是农家子弟,农民出身,现在是一个工作人,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我经常开玩笑说,以后退了休,就回到农村去种田,过一过田园生活。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每年出台的政府第一号文件就是关于“三农”的。毛主席也说过农村是个广大的天地,大有作为,这话到今天也不过时。现在的农村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富足,他们的身份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