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极考察站收留了一只哈士奇,结果很快死到只剩两人 | 邪典录像厅

南极考察站收留了一只哈士奇,结果很快死到只剩两人 | 邪典录像厅

作者: 收发室赵大爷 | 来源:发表于2019-08-23 11:21 被阅读0次

「邪典录像厅」是赵大爷的观影笔记

精选影史经典cult片进行解读

帮大家了解其故事和背后的文化

1982年,南极某美国考察站。

科考员们发现了一件怪事。

一架直升机为了追杀一只哈士奇,不惜动用各种武器,甚至误伤了科考人员。

无奈之下,科考员们击毙了直升机上的人,并收留了可怜的哈士奇。

随后,他们检查了死者尸体,认出对方是附近挪威考察站的,就乘着直升机去看了看。

谁知,挪威考察站一片狼藉,工作人员死状惨烈。

更诡异的是,一具扭曲变形、面目撕裂的人体,被烧焦了扔在雪地里。

科考员们把这具人体带回考察站,观察研究,却迎来接二连三的恐怖事件。

当晚,狗笼发生骚乱。

新收留的哈士奇忽然变成怪物,吞食了其他狗,并融合它们,长成为一只体型巨大的怪物。

幸亏科考人员用火烧死了它,才没有造成更大危害。

第二天,科考员们通过挪威人的影像资料,发现附近有一处飞碟残骸。

结合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断定这是种外星生物,拥有模仿其他生物的能力。

而挪威考察站,就是被它团灭的。

就这样,80年代经典科幻恐怖片《怪形》开始了。

(下文有剧透

为了揪出这个外星人,科考员们互相猜疑,拔枪相向,还把一位因恐惧发狂的老博士关了禁闭。

可冷静下来后,大家决定理性应对。

利用外星人怕高温这一特性,拿烧红的铁丝一个个检测科考人员的血,终于揪出了这个外星人。

可想彻底消灭外星人却不容易,因为它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可以长成一个新个体。

想真正消灭它,必须是把所有部分聚在一起。

科考员们克服了恐慌心理,继续检测,却发现被关禁闭的博士逃走了。

不仅如此,他还在地窖里打造宇宙飞船。

无疑,博士已经被外星人取代。

于是,幸存的科考员动用了炸药,决定与外星人一决雌雄。

在这个过程中,外星人神出鬼没,把科考员一个个杀死。

但最终,机智勇猛的主角成功引爆了炸药,把科考站炸成了火海,把外星人炸成了渣子。

废墟中,幸存的主角坐下来喘口气,这时,另一位幸存者却突然出现了……

《怪形》上映于1982年,是“B级片之王”约翰•卡朋特最富盛名的作品。

当年刚上映,因为被《异形》(1979年)抢了风头,评价并不高。

可后来,它狂野的想象力和硬核气质,越来越被影迷青睐,并逐渐成为小众疯狂喜爱的cult片。

2003年,两位铁粉前往南极,寻找影片的拍摄地,犹如朝圣。

粉丝团还约定,2022年要去南极为电影开40周年庆典。

此外,《怪形》还成了南极洲文化的一部分,每年隆冬节(6月21日),所有英国科考站,都会在庆祝活动上播放这部影片。

事实上,《怪形》今天看来仍让人震惊。

震惊之一,是外星人形态的恐怖:

并无实体,却能模仿其他生物,模仿未完成,或受到刺激时,外表那简直叫“肆无忌惮”。

比如人长着怪物的爪子。

狗的身体和人的脑袋长出蜘蛛的腿。

还有人的肚子张开大口(过于恶心,不放图了)。

这种身体变异的恐怖,影响了后来的《寄生兽》《生化危机》《寄生前夜》《鱼》(伊藤润二)等作品。

无论是80年代还是今天,都相当重口且前卫。

震惊之二,在于内容硬核,完全不迎合商业。

片中没有一个女性角色,也听不到一声尖叫,只有库尔特·拉塞尔(《银河护卫队2》星爵父亲)这种不刮胡子的硬汉

科考人员的智商也很正常,没有恐怖片常见的送死情节,所有人都在努力求生,只怪对手太强。

而电影最硬核的当属结尾。

没有劫后余生的舒心,只有两个男人在火海里疲惫地干瞪眼,要么被外星人杀死,要么被冻死。

这个绝望的结尾,令人泄气。

可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却更现实,更不妥协。

这种不迎合主流商业的做法,正是粉丝眼中最酷、最real的东西。

而归根结底,《怪形》表达的仍是苏美冷战时期对苏联间谍的恐惧。

那种“敌人就在我们中间”“每个人都可能敌人”的感觉,曾是美国一代人的噩梦。

而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看完《怪形》感受最强的,是对复杂人性中不确定性的敬畏。

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因为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潜伏着一只怪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极考察站收留了一只哈士奇,结果很快死到只剩两人 | 邪典录像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yz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