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8(静心而论1620):
从梦想到现实(三)
——《尊重与希望》读书分享十九
实际生活中,咨询师(或家长)无法替代当事人练习和学习如何改变,或者替他走他该走的人生,也就意味着我们(咨询师和家长)要放手,而放手并不是撒手不管,同时要协助他成为他自己生命的专家,我们则是做一个开发他目标和资源的专家,逐渐的确认他想要啥,拥有啥,让他自己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3328/544765da02694785.png)
为了使当事人真正能够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在持续对话的过程中,就要提升他们朝向目标前进的“承诺”,而伯格提出的这方面有几个原则:1.要使用“要……”,而不是“不要……”,2.尊重当事人的语言,让他能感觉到你听到他的渴望和在乎之处;3.在每个段落处,和当事人要重复确认目标;4.用如何进行?要做什么?等,多询问当事人所相关的行动细节,以提高他的行动意愿;5.提醒当事人他已经做到了每个步骤;6.与他不断的重新约定与确认目标。
“建构解决之道”的谈话,关注解决之道的本质,胜于问题的本质,深入探究当事人现在的日常生活,及希望生活中想要的变化,要紧扣当事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流程,在引导澄清他的目标与步骤的过程中,协助他认识自己。
我们非常看重当事人自身设定的目标,对他抱有充分的希望与信任;要相信相信的力量,有时候我们的坚信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照亮他们的心田,让他们更有力量继续做下去,更能有信心掌控自己的人生;只要我们不放弃,孩子永远都有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