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跟着胡爸爸下厨房:葱和姜

跟着胡爸爸下厨房:葱和姜

作者: 胡爸爸的通识课 | 来源:发表于2020-12-04 09:23 被阅读0次

说完蒜,接着要把葱姜的用法讲一下,这都是平时做菜最常用的调味料。

葱分南北,小葱和大葱。我是南方人,从小都是吃小葱,小时候物流不通畅,直到长大到北方工作才见到粗壮的大葱。当时我就觉得,大概“葱指”是南方的发明,而“葱臂”则无疑源自北方了。

小葱清新,大葱雄壮,口味各擅胜场。大致的用法可以归纳如下。

一是炒菜前的“炝锅”,就是待锅里油热了,先放一些葱花炝出香味,再下食材炒制。用来炝锅,小葱大葱都可以。不是所有食材都需要炝锅,肉类都是需要的,蔬菜呢,两类菜不要炝锅:味道重的不用炝锅,像韭菜、青蒜苗;特别鲜嫩要尝其原味的也不要炝锅,比如芦蒿、芦笋,以及鲜嫩的绿叶菜。二是用于炖煮肉类,鸡鸭鱼肉,都需要放葱。以上两种情形,用小葱和大葱都可以。

那么它俩的区别在哪里呢?小葱更加水灵,辛辣味轻,适合拌凉菜,小葱拌豆腐就是非常经典的搭配。还有,菜出锅的时候可以撒上一些小葱葱花,又好看又提味。大葱如果要生吃,只能吃它的葱白。吃惯大葱的北方人,拿起来蘸点黄豆酱,咔嚓一口,美得很。但没吃惯大葱的人,那辣味可是冲鼻子呢。用大葱做凉拌菜都是将葱白切成细丝,混合了糖醋盐等调料后,辛辣味道就轻多了。

关于小葱的特色用法,之前讲面条的时候介绍过“葱油面”,葱油面的葱油只能用小葱

无独有偶,大葱也有一道经典菜,也是用葱油——葱烧海参。不过海参又贵又难伺候,不符合咱们家常菜的原则。我给改良了一下,把海参换做白萝卜。这么换是有道理的,这道菜的灵魂在于大葱葱油,海参并不贡献味道,海参的贡献是口感软糯,而白萝卜恰好可以做出这种口感。

先准备萝卜。白萝卜一根,切成如拇指粗、食指长的条,搁锅里煮到软糯。具体标准自己尝尝就知道。

煮萝卜的时候准备葱油。把大葱的葱白部分切成几段,油锅烧热放进去煎制,油不用多,浸过葱段的三分之一就好。小火慢慢煎,隔一会儿翻动一下葱段,最后葱段呈现焦黄色就好了。

葱段捞出来备用。接着准备调料,小碗里加入生抽、糖、耗油、淀粉,搅匀待用。这时候萝卜也煮好了,捞出来待用。

煎好的葱油倒入炒锅,烧热后把调料汁倒进去,再把萝卜和葱段放进去略煮一会儿,萝卜夹出来装盘,葱段夹出来不要了(爱吃葱的话其实也蛮好吃的),调料汁大火收汁,用饭铲淋到萝卜条上,就可以上桌了。

跟葱烧海参完全一个味,其实萝卜的营养比海参还强呢。这个菜作为宴席菜应该也拿得出手了,但其实并不复杂。

下面说姜。姜是好东西,不仅用作调料,而且还有保健作用。从小就听妈妈说: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什么叫“下床姜”呢,就是要早上吃姜。关于吃姜的时间还有个民间谚语:早吃姜赛参汤,晚吃姜赛砒霜。从营养角度,早上吃晚上吃姜不可能有什么变化,但我觉得民谚有它的道理,姜是辛辣之物,吃完之后刺激人体器官,令人精神兴奋,晚上吃对睡眠可能不好。

可是生姜又干又硬,还特别辣,谁下了床就吃它啊!哎,这里说的不是用于调料的老姜,是指嫩姜。夏天正是嫩姜上市的时候,明天去菜场看看,肯定能看到各个菜摊都有嫩姜卖。买两斤嫩姜回来,教你做每天下床吃的姜。

这就是嫩姜,有紫红色的茎

嫩姜掰开,洗干净,晾干(晾半天时间),切去紫色的茎,不要削皮,姜皮是好东西。然后把嫩姜切成薄片,大约像一元硬币的厚度,把姜片放入大盆,撒上两三小勺盐,拌匀,等半个多小时后姜片出水了,把姜水倒掉,再把姜片略紧一紧,挤一点水分出来(别太用力),这样口感就脆了。

晾晒嫩姜的时候准备调味汁,我妈给的方子是把醋煮开,放入白糖,然后等糖醋汁冷却了使用。我喜欢用镇江香醋,两斤嫩姜的话得用大半瓶醋,糖的量自己掌握,一般吃饭的勺子来个三大勺就够了,爱吃甜自己再看着加。

找个大空瓶子,一定要洗干净、晾干,再放微波炉里转一分钟,这是为了消毒。把姜片放进去,再把糖醋汁倒入。三天之后就可以吃,而且可以久放不坏,我一般做两大瓶,能吃到开春。每天吃早饭时夹上一小碟,当咸菜吃,酸甜微辣,爽口开胃,而且还“不用医生开药方”了。

平时做菜用的是老姜,炖煮肉类都得放姜,但炒菜较少用到姜。有几样食材和姜特别搭:大闸蟹,吃蟹的蘸料必须放姜;皮蛋,凉拌皮蛋放姜能提振味道。直接入口的姜必须得切得很细,否则口感不好。南方卖姜有帮着把姜打成姜粉的,父母每次来北京,我必要请他们带一大瓶姜粉,这可省了平时好多事。大家可以在淘宝上搜搜,有没有卖纯姜粉的,超市里的姜粉都是加了各种调料的,不如纯姜粉好。

再教大家一个用姜做的特色菜——赛螃蟹。用料有鸡蛋两个,咸蛋黄一个。

鸡蛋敲开,蛋白蛋黄分离,不会分离的话可以到网上搜视频。咸蛋黄碾碎,和蛋黄搅拌均匀。做调料汁:香醋两勺,白糖一勺,盐半勺,姜粉半勺(没姜粉只好自己切了,一定要切得很细)。

锅中下油,先炒蛋白,待凝固了,出锅前淋一小半的料汁。再下油,炒蛋黄,出国前把剩下的料汁淋入,这道赛螃蟹就好了。为什么叫赛螃蟹呢,蛋白似蟹肉,蛋黄似蟹黄,尤其加了咸蛋黄后,口感跟蟹黄都很像。而吃蟹的时候会蘸姜醋汁,因此以姜醋汁仿其口味。别说,真有以假乱真的效果呢!

相关文章

  • 跟着胡爸爸下厨房:葱和姜

    说完蒜,接着要把葱姜的用法讲一下,这都是平时做菜最常用的调味料。 葱分南北,小葱和大葱。我是南方人,从小都是吃小葱...

  • 跟着胡爸爸下厨房:炒饭

    胡小宝放暑假了,决定这个暑假教他做饭。我和哥哥大概就是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跟着妈妈学做饭的,妈妈的想法是学会做饭自己今...

  • 跟着胡爸爸下厨房:土豆

    土豆的学名叫马铃薯,北方管它叫洋芋头、洋山药,南方管它叫番薯。“洋”、“番”都暗示了土豆的外来身份,它和玉米、红薯...

  • 跟着胡爸爸下厨房:牛肉

    牛年来说说牛肉。牛肉不是中餐最擅长的领域,相比起来欧美的牛肉做法更多更有名。究其原因,大概因为中国历史上以农耕文明...

  • 跟着胡爸爸下厨房:豆腐

    豆腐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是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因为古代中国作为典型的农业文明,肉吃得少,《曹刿论战》里不是说么:肉食者...

  • 跟着胡爸爸下厨房:萝卜

    萝卜是中国的传统蔬菜,诗经《谷风》中的句子:“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其中的菲就是萝卜。古代词典《尔雅注疏》里说:“...

  • 跟着胡爸爸下厨房:茄子

    茄子是外来物种,是印度传来的,大约在晋朝,最晚到南北朝肯定在中国种植了,因为北魏贾思勰(xié)的《齐民要术》里就...

  • 跟着胡爸爸下厨房:白菜

    秋风渐凉,又到了大白菜上市的季节,楼前屋后开始出现一排排码齐了晾晒的白菜。这种景象如今只是点缀,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

  • 跟着胡爸爸下厨房:黄瓜

    黄瓜算是中国食用历史比较久的蔬菜,是张骞打通西域后传来的。张骞对中国人饮食的贡献太大了,有一大波蔬菜水果是在他通西...

  • 跟着胡爸爸下厨房:再说豆腐

    写了一篇豆腐,感觉意犹未尽,再写一篇。 从小生活在南京,南京人还挺爱吃豆制品的。南京的面馆有一味特色面叫老卤面,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着胡爸爸下厨房:葱和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eb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