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诗十九首》:第十四至十六首

《古诗十九首》:第十四至十六首

作者: 无尤小培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19:16 被阅读47次

第十四首:《去者日以疏》

人们都说秋天是最适宜旅行的季节,尤其是还有中秋和国庆假期,很多人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游。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去者日以疏》,就是作者在旅行途中触景生情,写下的感受。

《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洛阳城外有北邙山,一位游子出了城门四处环视,看到的便是深秋里萧瑟肃杀的山坡和坟场。北方树木在秋季变黄,落叶纷纷,显得一片荒凉衰败,身处这样的景色中,让人不得不产生时光飞逝,年华不再的伤感。

于是诗人感叹,逝去的时光、亲人和友人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那些以为遥远的日子越来越近。在城门外看到这些山丘与坟堆,忍不住想到,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埋葬很多人、生长很多树木。

那些年代久远的古墓已经被开垦为耕地,郁郁葱葱的松柏也被砍伐,变成木柴。山中只有白杨树屹立在坟墓中,更加透出了秋季城外的凄凉。

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想到自己远游在外,孤身一人,涌上心头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而自己的家乡,何时才能回去呢?这首诗营造出的伤感气氛被墓地、松柏、白杨衬托,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景点的悲凉意象:白杨。

古诗十九首作为汉代通俗的五言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人口的流动广泛流传,影响力甚至能够到达吐谷浑这样的少数民族族群中。《新唐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藩将,名叫契苾何力。所谓藩将,指的是并非出身汉族的少数民族将领。这位契苾何力是铁勒族契苾部人,契苾是他的氏族,何力是他的名字。他骁勇善战,曾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

不仅如此,他还对中原文化非常熟悉。史书记载,汉族大臣梁修仁奉皇帝的命令翻修大明宫,在修建的过程中,在宫中种植了很多白杨树。一天何力刚好从工地经过,碰到了梁修仁,便对他说,自己觉得种白杨树不妥。梁修仁很诧异,问他为什么不妥,何力脱口而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梁修仁这才反应过来,这种不好的寓意若是被皇帝知道了,只怕要掉脑袋了。急忙把白杨树砍掉,种上了梧桐。

一位出生成长在塞外的少数民族将领,都能随口说出这句诗,由此可以推断,汉代文人诗的影响力区域非常大。而白杨秋风的意象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比如说,非常具有复古情怀的李白就很喜欢使用这个意象,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提到“白杨秋风”的诗有十一首,用这种意象写悲秋的有九首。《古诗十九首》开了千古悲秋的先河。

秋意渐浓,冬天也快到了,也许景物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心境,让人产生悲观的情绪。但雪莱曾经说过: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四季的更迭是大自然的必然规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

配乐:平沙落雁 - 李孔元  阳关三叠 - 李孔元

第十五首:《生年不满百》

不知不觉,我们的节目《古诗十九首》已经和大家分享了很多首汉代乐府,其中有一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像《迢迢牵牛星》《涉江采芙蓉》等。今晚我们欣赏的这首《生年不满百》,相信也有很多朋友听过它。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在第十三首《驱车上东门》中说过,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多是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这篇《生年不满百》也表达了同样的主题。不过和《驱车上东门》直白幽深地描述人死就像走入黑夜不同,《生年不满百》少了失意凉薄,多了些豁达和想象。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开篇就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这里的“秉烛夜游”就是化用自这首诗中“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两句。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开篇这四句明明都是极其质朴的语言,但诗人用来表达对人世的感慨,就显得非常深刻悠远,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也让我们深有共鸣。人生短短不过百年,而且在这百年中还有昼有夜,夜晚的时间比白天长。前两句说人世短促,后两句极力主张敞开心怀,不要为琐事烦忧,应该将有限的生命用来夜以继日的尽情享乐。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这两句就直白地点明了主题。“来兹”是来年的意思。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怎么能等到以后呢?因为古诗十九首的写作年代,大约都在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人的平均寿命非常短,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平安终老,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因此只能活在当下,及时享乐。所以诗人嘲笑了那些“愚者”。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费,是费用,也就是钱财。诗人嘲笑哪些愚者呢?就是那些朝不保夕还吝啬钱财的人。乱世连人命都如草芥,更何况身外钱财了,不是可笑又可怜么?

最后两句,诗人笔调一转,写道:“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王子乔是古代传说中的著名仙人。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说他是东周灵王的太子,姓姬,名晋,字子乔,后人称为王子乔。他喜爱静坐吹笙,吹出的声音宛如凤鸣,最后成仙而去。《驱车上东门》里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是对求仙问道的一种调侃,在这篇里又说“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像王子乔这样成仙而去、长生不老的事,我们普通人是不能企及的,进一步表达了世人所能掌握的只是“不满百”的“生年”,不必事事烦扰,也呼应了上文,再次强调“为乐当及时”的主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尽管我们没有生活在动荡的乱世,但也可以让自己学会豁达。正如赵朴初先生的《宽心谣》所说,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配乐】:大稻晚霞 - 余昶贤 

汉宫秋月 - 吴蛮

第十六首《凛凛岁云暮》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读的诗叫做《凛凛岁云暮》。《古诗十九首》栏目即将结束,不知大家是否在我们的分享中获得了一些收获,如果有,希望你能在留言中告诉我。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这是一首思妇想念丈夫的诗。离别与思念,是诗歌中一直无法被忽略的主题,因为这也是人一生中一定会经历的刻骨铭心的情感。

温庭筠在《南歌子》中说:“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晏殊在《玉楼春》中说: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就连刚毅果敢的女皇武则天,也在《如意娘》中说: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我们在《诗经》中也读过很多与相思有关的诗,这些诗也对后世影响很大。但这首凛凛岁云暮却颇为不同,因为它的作者记下了自己的梦,以及梦中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思之情。

这是一位新婚不久的女子,眼看就入冬了,寒风凛冽,秋虫似乎也知道自己即将死去,鸣叫地越发悲戚。可是女子远行在外的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女子深深担心起来,眼看就要入冬了,他连一件御寒的衣服都没有带,一个人可怎么生活呢?

转眼回想起刚刚成亲的时候,两个人琴瑟和鸣幸福甜蜜,此时自己只能一个人独守空房,慢慢寒夜中,唯有在梦中才能见到那个日日思念的人。梦中两人倾吐衷肠,执手相看,相聚的时光却如此短暂,只一瞬间,梦就醒了,那人的容貌也在眼前消散了。

女子情愿沉浸在睡梦中,重温与丈夫团圆的快乐,多么希望自己能像鸟儿一样飞翔,一夜飞到丈夫身边,陪伴他、照顾他。可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守在家门口独自垂泪。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很多古诗都是写相思的,却不是所有诗歌都能明确作者与所思之人的关系。很多时候诗人会借相思的外衣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例如屈原的《离骚》,就是以香草美人比喻才华横溢的自己。还例如张籍的《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其实是借用女子的口吻,表达自己已经不愿背叛原来主人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很多学者都很明确地认为,这首《凛凛岁云暮》是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呢?这要看全诗的第三句:“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这一句点明了主人公和她思念的人的关系。锦衾指的是用锦缎缝制的被子,经常被用来指代夫妻,而遗洛浦则是化用了洛水宓妃的典故,进一步表明了二人关系。同袍一词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最初是用来指战友,后来也指代夫妻。

东汉末年政治昏聩、民生凋敝,很多小生意人和小吏都是常年游历在外,使得很多夫妻被迫分离,造就了这首诗中的入骨相思。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日里思念过多,那个牵肠挂肚之人便会在梦中出现。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承袭了把梦写入诗词中的做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在王弗去世十年后,苏轼依然会在梦中与她相见,他对亡妻的深情可见一斑。

写梦最为惊心动魄的,应该是汤显祖的《牡丹亭》,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相知相恋,醒来后伤情而死,令人唏嘘不已。

与梦和相思有关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其中承载着作者们、读者们千百年来的缱绻婉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读。

【配乐】:长相思 - 郁红长  相思 - 任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诗十九首》:第十四至十六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fi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