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23266/2e4ebe70a9afd4c9.jpg)
昨天下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书籍,找出了几本想看的书。
时间久了,好多书都落了灰尘,还散发出淡淡的霉味。这些书基本都翻阅过,还做过一些读书笔记,可再次拿起的时候却早已记不起故事里的内容,我为自己没有记住这些内容而神伤,同时也在内心里叩问自己读书的意义在哪里?如果读过书到最后都忘记了那是不是该转换一下阅读的方式?再读一遍可能又要花费那么多时间。
深究一下,发现我不是害怕再读一遍书籍,我只是吝啬自己的时间,我不想再重复时间在同一本书上,即使我可能并没有读懂那本书。我突然意识到,之所以自己阅读了那么多书却依旧文字平平的原因,是我缺乏深度的思考,我只追求着阅读的数量却忽略了阅读的质量和自己对于文字的吸收程度。
细想一下自己确实存在思维惰性。习惯于留在表面的现象,却很少去思考底层的逻辑,去落到实处。
在整理书籍的过程中,我还找出了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
一本早已翻烂的初中纪念册、一本泛黄的记录着整个高中时光的日记本、一些记录着整个大学奋斗时光的荣誉证书。
再次翻开这些旧物回忆历历在目。这些东西外加一本早已丢失却一直念念不忘的高中同学录,构成了我整个学生时代的回忆。现如今好多同学都断了联系,我早起褪去了年少时的轻狂,但这些纪念品还不时的勾起自己曾经的美好时光,让我知道自己也曾努力过、优秀过。
往事不可追。未来应该更值得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