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书中的多数观点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但恰恰是这样,才令人耳目一新。
已经读了两遍,却仍旧唯恐概括不出作者的观点,令人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这本书以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经过岸见一郎筛选后阐述,用“岸见—阿德勒学”来形容它或许更加准确。
文章以青年和哲人对自卑等话题的讨论展开,贴切生动,但也存在弊病——发散性太强,以至于令人常常读到后面已然忘记前篇,因此我按照了自己的逻辑体系进行了梳理。
书籍首先解决的是很多人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
不喜欢自己,但又难以改变这种性格。
对此,作者首先给出结论:性格可以改变。
主流观点中,认为性格由过去塑造,而作者明确否定心理创伤论,认为决定我们的不是过去,而是我们赋予过去的意义。当我们在赋予过去不好的意义时,其实是为了逃避改变现状需要的付出。换而言之,我们不是不能改变性格,而是不愿意改变,不愿意勇敢面对改变过程中的不适感,即使觉得自己现在的性格不好,但仍然会觉得还可以忍受。
要分清楚可以改变的和不可改变的部分,对于不可改变的部分,学会接纳,允许自己不完美。
第二个常见的问题:自卑感。
作者表示自卑不是坏事,只要能够理性面对自卑,勇敢改变,自卑能够反过来促进人的进步。真正不好的是自卑情节,自卑情结是指将自卑当做借口使用的状态,例如,因为我不好看,所以别人不喜欢我,将自己的某项缺点无限放大形成的感受。针对自卑情结,需要改正的是不要和他人作比较,只和自己比较,有没有比昨天更加进步一点。
文章阐述的主要观点在于世界极其简单,人们可以随时获得幸福。
要做到活在一个简单的世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学会活在自己的世界。
学会分离自己和他人的课题,生活中我们总是太多的身不由己,这些身不由己来源于我们没有学会课题分离。阿德勒心理学告诉我们,做自己的事,不要受他人的干涉。要有被别他人讨厌的勇气,不要总想着寻求他人的认可。
第二步要做到的是与世界和谐共处,要在保持自由同时活在共同体里。
与世界和谐相处,要做到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孩子,也要分清哪些是他的事,哪些是自己的;要做到信赖别人,信赖不是信用,信赖是无条件的,信赖的对象可以由我们自己解决;最后,为共同体贡献自己的价值,但不要奢求回报,因为回报是他人的课题。
最后怎样获得幸福?
幸福就是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即体会到我们对共同体有用,人的归属感是靠自己积极的参与得到的,所以才要做到他者贡献;幸福要做到甘于平庸,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