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多的嗜好和烦恼,都是因为把自我看的太重。
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指出:中国传统哲学是关于人生境界的学问,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处于自然境界的人,做起事来只能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一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者很少有意义。处于功利境界的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对于道德境界的人,就会考虑到社会的利益,会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所做的各种事情都是符合社会道德的。处于天地境界的人,就不仅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这种境界已经超越了道德,生活在道德境界的是贤人,而生活在天地境界的则是圣人,这样的人就已经是无身,无己,无名的了。而成为圣人,正是人生的最高成就,也是哲学所要完成的最为崇高的任务。换一种角度说,天地境界也是道的境界。
老子说,“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像爱惜,看重自己的身体一样对待天下的人,才能够将天下委托给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