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进厂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也并不喜欢工厂,甚至一直想逃离那里。我也希望现在能有更好的选择,可是并没有,也不会有人来救自己,一切只能靠自救。我对工厂的恐惧更多的是来自对自己的不自信,我害怕拖累别人的后腿,我并不是神,我很懦弱,我害怕承受繁重的体力活,我无法获得工厂的真实有效信息,哪怕再网络上面搜索,也搜索不到相关的有用信息。这种未知的不确定感,不可控感让我觉得很不安,有好几次走进工厂的大门,最后选择了逃跑。
我进厂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攒到自己可以逃离工厂的起始资金,这笔钱可能是1万或者2万,它们对我来说很重要。我要用这笔钱来证明自己不是废物,对村里以前对我嘲笑指指点点的这些人说话硬气一点。
我明白这世界能够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的人始终是极少数的,他们天生投了一个好胎,而我注定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数,这是先天的大前提。只有接受了这样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去寻找自我认同才是正确的,是有意义的。
文学艺术电影这类东西,我不是不爱,只是它们填饱不了肚子,它们是精神良药,也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有用。但是没有哪个病人会承认自己是病了,他们认为是社会病了,他们并没有病。
以前我不太懂得西西弗斯为什么会一直推石头,而现在当我成为西西弗斯时,我有点明白了什么,“痛苦而麻木的充实”和“无聊而敏感生命虚无”,那种生活方式让我们觉得生命有意义,那就选择那一种。我以前总是觉得“麻木不仁”是一种贬义词,也害怕自己变得麻木,特意保持着自己的敏感。可是当无法抵御时,不如主动让自己变得麻木,让自己变得不那么痛苦。
打工是不可能出头的,当自己没有资本逃离时,而静默地积攒自己的资本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进厂之后,我不知道写作是否还坚持得下来,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精力来写作。而写作是一种值得长期投入的技能,写得多了,思维自然就会变得敏锐。而写完的文章如果不发表的话,就感觉写作的动力会变少,从而放弃,而放弃从来都很容易。
随着年龄增长,对成功反而没有那么着急了,而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尤为难得。写作是一项值得长期投入的技能,短时间呢不会看出明显的进步,但是坚持一年五年十年呢,这项技能与我们的人生阅历有关。当对人生冷暖渐有感悟之后,写出来的文字的感觉也不一样,而最难积累的反而是文字的基本功,标点符号的用法,的得地的使用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