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当天,我来到了某家博会的现场。
一来自己趁着假期,工作之前,想逛一逛上海;二来,正好领一下免费的养生壶;三来,顺便逛一下现场,看看各大厂商的产品如何。
当下午我到达现场的时候,人流量还是不小的。显然,来领免费养生壶的人占很大的比例。
在咨询之后,来到了领壶的排队窗口。
在来到头部,确认了这是正确的排队队伍之后,我来到了队尾。
队伍比我想象中的要长,参考网红店的排队长度。
已经结束的人,拎着好几人份的壶,谈笑风生地离开了现场;
而还在排队的人,不少人低头玩着手机,来消磨这无聊的时光;还有一部分人,一直在问工作人员“这里是不是领取养生壶的地方?”“大概还得排多久?”的问题。
在排队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微信读书里阅读书籍,思考着今天的问题;
然后记录着关于这场家博会的一些思考灵感,也就是这篇文章的接下来这部分的思路来源:
这场家博会的参与方,大概有主办方,承办方(场地提供者),参演方(各大展台的品牌),还有就是消费者们。
举办家博会的主要目的,我想:一来是为消费者提供众多选择的空间,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与风格;二来是给各大厂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达成销售的目的。
那么加入会员就送养生壶是为了什么?
我觉得吸引流量是主要的目的,同时可以为后续活动造声势。
这里很好地利用了人们的心理,用低价来换取更多的人流量,也给展台的商家们提供了更多的成交可能性。
从前期客服的引导,到优惠券的发放和门票与活动信息的快递上门,这是运营链条的起始端。
但我也看到了这样做的隐患。
这样的活动本身转化率就不会太高,很难做到吸引精准客户,即便留存下来的精准客户,也很难有后续的进一步转化。
很多人只是抱着看热闹,或者单纯是为了领取免费礼品的心态来的,本身就不具有要装修房子或者购置家具的需求,想要进行精准的转化,其实很困难。
而且因为这些需求并不是可持续的,即便留下来精准的客户,对于商家而言也很难进行后续的服务。
一些思考过后,回到活动记录。
队伍速度还是蛮快的,大概15-20分钟左右,我就领到了壶。
本以为我结束了今天的行程,可以直接回家了,但接下来的事,让我意识到了“互惠原理”的强大。
一个展台的工作人员递给我(或许用“塞给我”更合适)一个装着礼品的袋子,让我“帮忙完成一下业绩”。
我一度想找借口逃走,甚至想把礼品还给他,但还是被他留下了。
于是我听了几分钟根本和我现在毫不相关,自己也不大感兴趣的内容。
到后面面对相同的套路,我都会先摆摆手表示拒绝,然后快步离开会场。
说实话,这种套路我也见了不少了。
以前在大街上总能看到自称“大学生”的姑娘,为了完成“实习任务”,向路人卖油性笔。
由于这种物品拿了没有什么太大的后顾之忧,通常人们不会过度拒绝。
基本上,我被夸赞几句之后,就会答应她们的请求,为此我买了很长时间都用不完的笔…
同样的,我在后来面对相似的套路的时候,都会绕得远远的…
综上,参与这次家博会,让我大概明白了举办这样会展的思路与目的,也懂得了“互惠原理”的强大之处。
生活中处处都是可思考,可以收藏的事,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也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大脑。
与诸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