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侄子探身伸手从车侧面备箱里,毫不犹豫的提起那款红色的拉杆箱,再熟悉不过了,在我退休四年时间里,每次回家都是拉着它很方便。
我们姑侄俩唠着家常,脚下五六分钟的路程,在闲聊间很快到了小区路口的拐弯处,猛地抬头看见带着一顶鸭舌帽的爸爸背着手,站在小区门口朝路口张望呢,秋日里看到一幅温暖的画面,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想我了,出门接来了”我调皮对老爸说。老爸满脸堆笑点着头。
我和大侄跟着老爸往小区院里走,老爸关心的问这问那,坐车累不累呀?车上冷不冷,人多不多呀?到了单元门口说“你妈在屋里做饭呢”。父母家住在一楼,家门是虚掩着的,一股熟悉的饭菜的香气充满楼道。
父母家的厨房是敞开式的,脚刚踏进门,就听见呼呼作响抽烟机的声音里夹杂着,铁锅铲与锅壁摩擦发出的卡卡声,侧目看去,穿着围裙的妈妈站在炉灶前翻动锅里的面饼,另一个炉灶上的锅里呼呼的冒着热气。
妈妈听见我们进屋的声音,说“饿了吧,饼烙出一部分了,你们趁热先吃,锅里是你爱喝的酸菜粉条汤”这就是妈,永远记得你喜好。有妈就有家,自己就永远是孩子,如今的孩子长大了,擦干刚洗完的手,接过妈妈手里的锅铲。香气扑鼻觉得更饿了,还是忍着饿,烙完剩余的饼才吃的饭,感觉不知比平常好吃了多少倍。
真是老小孩小小孩,吃完饭我刚洗完碗,走进客厅。妈妈对着已穿戴整齐站在窗前的老爸说“你着啥急呀,让大波歇一会再去呗”。此情此景仿佛带我回到了儿时,知道爸妈要带我们出门时坐立不安急不可待的样子以及喜悦的心情。
“不累,换新坐车着可舒服了,还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呢”我急忙说“那就穿衣服走吧”男孩子不愿意逛商超,大侄没有跟我们去。
老爸自从二零一九年脑梗住院康复后,这还是他第一次自己主动要求上街的呢。
老爸倒背着手在我和妈妈的前边慢悠悠的走着,听着我们娘俩唠嗑,偶尔也会搭个话。
进了老北京布鞋店里,老爸一屁股坐在了店内摆放的长条凳子上,我和妈妈在为老爸选着鞋的款式。老爸指着我手里拿着的那双鞋,一张嘴就说“给我来双四十二三号的”。
服务员把目光落在了老爸的脚上,拿了一双四十一号的递给我老爸试穿,善解人意的说“老年人都爱穿大点的鞋,但太大就不跟脚了”。
老爸穿好鞋在地上走了一圈说道“这个大小挺合适”。我检查一下没有质量问题,正准备刷微信付款,老爸说“能不能便宜点呀?”没想到老爸还会跟人家讲价了。这回我可知道我走哪都爱跟人讲价的根源了。
服务员告诉他全国统一价。听候老爸嘴里还是嘟囔一句“有点贵,139还行”。
“老爷子,这是姑娘吧,给你买双舒服保暖的好鞋,你就好好享受吧”服务员说。
接过服务员打好包装的鞋,老爸也说休息好了起身离开。刚要走出店门口,我又转身问“知不知道在哪里能买到剃须刀”?店主详细又热情的告诉我“买一般的就到商都楼上买,买好一点的出门往右走,拐弯处卖皮具那家的质量好”谢过。
目视也就二十多米的距离,进门店主很热情的招呼着我们,知道来意是买剃须刀而不是买皮具,剃须刀样式很多价位高低不同,我拿起其中一款问“多少钱”?
她说“一百多,这款用着的人很多”。
回身递给老爸看,未等老爸开口,店主看了看我爸说“老爷子的胡茬太硬了,不适合这种”,从架子上拿下一款说“这款我都卖三十多年了,最适合老年人了,还不贵三十五块钱”。
我有点犹豫了,“都在街里住,不能糊弄你”。还在自己短发的鬓角头发上试用了一下。
妈妈说“行,这款就行,老头的胡子太硬了,他之前的用坏了,现在用我大孙子那个都刮不干净”。老爸又亲自试了一下,也觉得很好用。
扫码支付后,直接把剃须刀放进了装鞋的包装兜里,一起回了家。
晚上,老公打来了电话,问我买没买剃须刀呢?
告诉他“买了,你猜多少钱?”
想都没想的说“三百多”。
一听我说花了三十五块钱。
老公那急脾气上来了“不是告诉你给老爷子买个好的吗”?老公的反应让我很开心,结婚三十多年了,我深深的懂得老公对我爸妈那份孝心,什么事情想的比我这个做女儿的周到(我们两口子也遇到了这样心地善良孝顺懂事的好姑爷),总想把最好的给他们。在情绪上跟他讲道理也未必听得进去,其实有的东西不是贵的就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听我把买剃须刀的整个过程讲完后,老公知道老爸也喜欢,才露出了欣怡的笑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