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李廷弼向两位公主谢恩时,王展亲自带着两千人马来接应李廷弼。见到公主后,王展立即行礼。昭文立马将其扶起,说道:“舅舅不必多礼。”两人寒暄一阵后,王展关切地问道:“自和亲之后,公主一切安好?”昭文连连说一切安好。昭文问起琳琅的近况,王展也是连连说好。昭文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信,交给了王展,交代道:“舅舅若回京城,请将此信交给皇嫂。”王展答应了下来。
拜别公主之后,王展带着李廷弼回到了榷场。在榷场,各地商人都云集于此,李廷弼将从草原带来的货物立即出售,换取了银子。带着银子回到长安后,王展命人将所有榷场的收入算了一算,一年下来总共有四十二万两,李廷弼此次通商也换来了十万两银子,加起来共有五十二万两。王展将五十万两银子押往户部,剩下的两万两留作地方之用。在奏折中,王展除了向皇帝叙述这五十万两银子的情况时,也保举李廷弼为陇右布政使。
银子押往户部后,王展的亲信立即到了宋王府,将书信交给了宋王妃。琳琅在闺房中,拿出书信,好好读了起来。虽然草原上烽火不断,但三王子所在的漠西还算是一方乐土。作为丈夫,三王子对她很好,不仅在生活上关心,还让她在军国大事上有所作为。此次西域之行,她又遇到了呼兰,入内和她食同席、寝同床,出外和她一同策马前进。在西域,她们拉拢了几个国家,暂时稳定了漠西的局势。看到这里,琳琅内心澎湃,多么想现在就前往西域,和她们一起经营大业。
接着往下看,昭文就诉说了对琳琅的思念,又提及了以前的一些往事,最后说到了立储之事。如今,太子之位应是宋王的。琳琅应当为皇后之位多多谋划,当然,也要小心她的皇帝父亲,避免为其所忌惮。读完信后,琳琅心中十分复杂,这既有对昭文的思念,也有着对未来的思考。现在,国内百废待兴,皇帝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如今,不立太子引得朝野非议,但此时才是关键时期,一个不注意就会引来祸患。
在政事堂,宰相们又在讨论着财政的事情。今年户部已经有了六百万两银子,西北榷场有了五十万两银子,明年就可以降一下盐税。朝廷为了银子,将盐价从二十文一斗涨到了一百文一斗。这使得全国各地盐枭四起,各地盐铁使多次剿灭,却都是死而复生。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盐价降下来,也许盐枭子就会少些吧!
就在这时,又有人提出了立储的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宋王才是继承大统之人,自然此次上书引起了皇帝的猜忌。谁也不知,又会有什么腥风血雨。因此,琳琅不免担心了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