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婚姻育儿
人人都想做好父母,坏父母谁来做?

人人都想做好父母,坏父母谁来做?

作者: 陌山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8-05-17 12:23 被阅读0次

    每个个体的不同表现主要是两种不同因素作用的结果:爱与恨的倾向(这是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情感力量)的力度和环境在生活中对我们的影响,这两个因素从出生到死亡在不断地相互作用着。

                                                                                                                                      ——梅兰妮·克莱因

    接女儿放学的路上,我遇到一对母子,儿子哭着对妈妈说些什么,边哭边说边打,妈妈表现得既愤怒又委屈,又显得有点无助,着急地直跺脚。我怀着一个足够八卦的心,忐忑地问了句:你们怎么了?

    两个孩子很快就玩到一起去了,孩子的不愉快就像过云雨,来了又走了,很快。可是,妈妈却依然沉浸在情绪当中。

    妈妈说自己被孩子弄得一头雾水,从幼儿园出来的时候,还挺开心的,怎么就突然对自己发起脾气来了呢?怎么安抚,怎么询问,孩子都是依然发脾气,倾听也不好使,孩子的坏情绪就像头顶的乌云,你明明看到了,却无能为力。妈妈也逐渐失去了耐性。

    于是,她把从幼儿园到小区门口这一路仔细回想了N次,确认孩子的坏情绪跟自己无关,就采取了冷处理的方法:既然你生气和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你生你的气,生完气再来跟我说话吧。

    谁知,冷处理也没有效果,孩子开始从情绪不好转变为行为上的攻击,追着妈妈打,不打到誓不罢休。

    妈妈当然觉得委屈啊,怎么变成我的不是了?你情绪不好,我不是已经用尽办法了吗?

    委屈累积多了,就成了愤怒,妈妈从开始的关心变成责怪:我问你怎么不开心,你不说还打我?!

    妈妈问我:你也是妈妈,你说,哪个妈妈愿意被孩子视作是“坏人”呀?

    我不禁开始想,当孩子需要我成为“坏父母”的时候,我会接受吗?自我意识逐渐醒觉的孩子总有将父母逼疯的能力,尤其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用言语顺畅的表达,好像父母没有get到ta的点,在他们那里父母都是不够好的、他是不被满足的。

    如果我不接受,是我从意识层面觉得:一旦我承认了,我就真的是那个“坏父母”了。

    那孩子的需要是什么?为什么ta会在心理层面把父母变成“坏父母”呢?

    人人都想做好父母,坏父母谁来做?

    为何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坏父母”?

    我们每个人都有坏情绪,当我们感到生气、焦躁、郁闷、恐惧等情绪的时候,本能地想从这些负性情绪中逃离开。而一个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找到一个“坏人”,用以承接被扔出来的“坏”情绪。

    比如前面的这个孩子选择把坏情绪扔给妈妈,比如键盘侠选择把坏情绪扔给无辜的人。

    妈妈回忆,从幼儿园出来的时候,孩子的同学坐在单车上咻地一下就走了,孩子小跑着跟了一段,没跟上,就回来牵妈妈的手一起回家。

    我猜想孩子没办法追上同学这件事会让他感觉不好受,也许有些挫折感,有些委屈,也有些生气。

    可是让他不好受的对象已经走了,或者是他可能没有办法对同学发怒。于是,他不得不把这团愤怒带着,回到妈妈身边。

    在可信任的、足够安全的妈妈面前,孩子内心绷着的弦突然断了,可能是这些情绪让他感到有些混乱,烦躁,担心表达不清反倒伤害到妈妈。于是,孩子一直在忍,在哼哼唧唧。孩子并非感受不到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同时,他在纠结自己讲还是不讲的时候,内疚也会跑出来阻碍沟通的进行,才有了妈妈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孩子无法表达的那一幕。

    当妈妈耐心耗尽,孩子终于忍不住把之前想努力消化的情绪像扔包袱一样扔给妈妈,让对方替自己看管着。

    强加罪名、无中生有,是渴望从信任的人身上寻求缓解负性情绪最简单的方式。看似有些粗暴,但却蛮有效。难怪到了成年期也还爱使用这招,例如情侣之间的“耍性子”。

    非常有趣的是,许多父母的内心并不确信自己就是“足够好”,甚至对自己的角色有所质疑。如果这个时候,孩子把负性情绪扔给父母,往往父母无法接住,因为如果父母接住了,意味着自己就是孩子口中的“坏妈妈/爸爸“了。

    为何很多父母在严厉管教孩子之后总会有后悔、内疚的感觉?为何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呢?总干些事与愿违的事情呢?这就是父母认同了孩子的投射所致。

    人人都想做好父母,坏父母谁来做?

    如何做个“坏”父母?

    孩子在面对自己的负性情绪时,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像年龄小的孩子,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理解,同学咻地一下走了,不是不想跟他玩,不是他不够好,不是再也见不到了。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就会更加复杂一些,他需要自己在各种情绪和碰壁的状态中,学习面对冲突和分离。

    做个心理上的“坏”父母,就得会“装”。但装得像不像,好不好,能不能起到舒缓孩子焦虑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做一个有“同理心”的父母。孩子的情绪需要被看到、被读懂。要做到感同身受是需要父母具备“认同”的能力,也就意味着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我们认同了TA——这是真正的体谅人。这种认同是一般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且是真正、强烈的爱的情感条件。

    这个“装”是为了满足孩子内心要有一个“坏客体”的需求,它是一种情感层面的深刻认同。如此,孩子对于追不上同学的挫败感、愤怒就成功放置到了妈妈的身上,他反倒落得一身轻松。

    现实中,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不妨说:“对吖,我也觉得我是一个很坏的人呐,我走得太慢太慢,就和骑车跑了的同学一样!可恶极了!”妈妈用扮演角色的方式,帮助孩子表达了自己压抑的情绪。这不仅给孩子做出了示范——将情绪与事件建立联系,为情绪的来源找到起因,如此才能学会管理。同时,还让孩子体会到,妈妈是一个愿意接受自己情绪,想要照顾自己情绪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人都想做好父母,坏父母谁来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le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