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旧文章-2020年春节)
下午出门前已经自己在弟弟房中的飘窗上搭了一处小窝,晒着太阳看书是极好处所,甚是惬意。便把所剩无不多的《因为这就是你的人生》看完了。虽然看到小董提醒的信息,但是仍然不想翻看专业书籍,又翻了家里一些未曾看过的书,拿了村上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但又放下,想起许久之前看过,虽然已完全忘记内容。
看到贾平凹的《自在独行》,这本书刚买时也翻过两篇,后不知为何看不下去便一直搁置了,今日又翻起,到不觉得难嚼。反倒会随着每章的文字,有不同的心情起伏。文中写道,那位启蒙老师说的:“以后到了高年级做作文,你就按这路子写,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熟悉什么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觉得这句话,放在人生中也很受用哈;父亲说:“人生是三节四节过得,哪能一直走平路?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虽觉很有道理,但并未拯救此刻极其迷茫的我,是否会把次准也当做是一生的事情来做?前几日还在搜一些跨专业的信息。
刚看完“静虚村”一文,文中许多场景,不禁感叹,这就是我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呀,小时候吃饭,都是端着饭碗集在巷子中,就地而蹲。各家门口,院中,路边或多或少都种着染指甲花,槐花树、小鸟窝,可以煮、可以烤、可以剥下颗粒熬稀饭的玉米。一到夏日,巷口路上晒的豆子、小麦、玉米,彻夜鸣叫的蛐蛐,这些也是我的童年时光啊,若不是看到此文,已许久未曾想起过了呵。
“敲门”开篇他写春节去集市买门神,将秦琼、敬德左右贴上,忽然想起爷爷,奶奶,家中之前的许多事情。小时候,家中还是很重视风俗习惯,尤其是春节,哪日灶王爷爷奶奶,哪日炸果子,哪日贴花花,哪日哪顿要吃饺子,吃面条,这都有很大讲究。大年初一子辈必须把自家饺子端给爷爷奶奶,便由我们去送,每次都会遭到奶奶吐槽,不是油水太重,就是味道太浓,但是我和弟弟并不在意,我们的小心思在于去讨压岁钱。虽只有几十块钱,虽要上交爸妈,但也依然极其期待。后来爸爸走了,我们因上学上班,为了生计,一年回家也只有两三次,春节是要回的。虽然爷爷一直腿脚不太方便,但身体还算硬朗,便会早早的,把我家的门神也都贴上,后来,他行走不便,便让二叔,三叔贴。记得有一次,二叔贴反了,爷爷还说,门神不对脸容易吵架,便揭下来重新贴。今年,2019年,爷爷去世,。而我一年都不曾回来看望。他走,也因临近考试,家里也不曾告诉我。直到考完几日后,才在电话得知。那日躺在床上,觉得特别伤心,也好像是对自己的惩罚。我也未曾考上。
到现在,我也只去过一次墓地。那日回到爷爷的院子,看着空空荡荡的院子,没有任何花草的花坛,屋子里的桌椅柜子,这些是我小时候讨吃的的地方。爷爷奶奶的零食总是放在那个柜子里,几十年,从未改变。看到爷爷桌子上的意向,心口便像堵了一块儿石头,快要喘不上气。旁边还有一张他在街上照的照片,背景是劣质P上去的天坛。觉得特别特别遗憾,好像也是对自己的讽刺,我并未实现之前想要带他出去走走的想法。(好难过啊)
或许是因为未见他最后一面的原因,或许是未参加葬礼的原因,或许是觉得亏欠的原因,或许是并不想接受在逃避的原因,或许没良心很少想起。。。但梦见过很多次他,有时会和奶奶一起,还是那个未见新房的老院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