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阿婆最后的记忆(一)

阿婆最后的记忆(一)

作者: 一棵树和两只鹿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13:28 被阅读0次

1991年,家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那年,二姐大学毕业,留在广州工作。

小姐考上大学,去了天津。

我拒绝了老爹让我考中专的试探,执意要考高中,并考上了县一中。

暑假,我们离开住了15年的“天安门”,搬到了崭新的楼房里。

新家,是老爹所在的汽车运输公司与单位职工合资建的“高楼”。这几乎是当时县城里最气派的楼房了。连排三栋,位于进出县城的唯一干道上,整个造型就像一个敞开的梯形,三栋楼贴合着丁字路口的拐角而建,楼高七层,这在当时并不多见,使得它看起来气宇轩昂、威风凛凛。这几栋楼房不仅造型惹人注目,甚至连窗户玻璃的选择也都别具一格,选取了当时最时髦的茶色玻璃,远远看过去,整栋房子都是玻璃幕墙所造,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搬进楼房,相当长的时间里,心里都像灌了蜜一样美滋滋的。和同学说起自己的新家,整个人都充满了光彩,仿佛自己的档次规格也随着这华丽长脸的楼房而提高了半截。

在我们乔迁新居之前,阿婆离开我们,回到乡下跟二舅父一家住。

其实,我们的新房子结构弄好之后,阿婆曾经和我们一起去看过。当时阿婆已经80岁了,一头银发,但人看着还是清瘦硬朗的。不曾想,一生傲骨的阿婆在循环而上的楼梯面前彻底服了软,腿脚根本直不起来,只能手脚并用,爬上了5楼。爬上去之后,心跳还久久不能平息,心悸心慌得受不了。

阿婆执意回乡下,一是因为腿脚不便享不了住楼房的福,二是阿婆问了做迷信的人,他们说她年纪大了,80岁以后还是不要出门为好。

阿婆观念古旧,一辈子快到头了,只想归处是故乡,所以纵使跟了老娘几十年,到临老还是心心念念要叶落归根。

阿婆阿公共同育有五个子女,养大成人的有三个,除了老娘,还有两个舅父。大舅父那时刚刚从高位上退下来,还住在雷州市(以前称为海康)。雷州不是故乡,阿婆自然不可能跟过去的。二舅父那时是茅堂中学校长,茅堂离虾沟村还有十多里地,平日二舅父一家都住在茅堂中学里面,但毕竟那是离虾沟村最近的去处了。

那时,二舅父也已经住上了楼房,于是在楼房底下的一列平房里要了一个小单间给阿婆住,平时也有个照应。

就这样,阿婆的最后几年就跟着二舅父,住在了离故土老屋不远,却也无法轻易回去的地方。

那时交通还不太方便,从县城回乡下探望阿婆要转很多次车,我小时候又坐不得车,一般上车后5分钟之内就会吐得黄胆水都出来,所以只有过年过节偶尔回去看她一眼。

(91年,我给阿婆的画像)

相关文章

  • 阿婆最后的记忆(一)

    1991年,家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那年,二姐大学毕业,留在广州工作。 小姐考上大学,去了天津。 我拒绝了老爹让我考...

  • 阿婆最后的记忆(三)

    8月10日,我的阿婆走了。 当时涌上心头的是遗憾、后悔,恨自己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了和阿婆生前最后的相见。 痛...

  • 阿婆最后的记忆(二)

    时间转眼就到了1994年。 这一年,阿婆周岁84,她的本命年。 听说本命年一般都不顺。 阿婆之前找人算命,好像也有...

  • 阿婆最后的记忆(四)

    阿婆走后,很多年,每个月的10日,我都会想起她。想起阿婆临终前对我的惦念。 老娘说,阿婆知道我被广州的大学录取,特...

  • 最后一句,不是“再见”而是“我爱你”

    阿婆 在我老家那边,称外婆为阿婆 打我有记忆起 就一直住在阿婆家 那时候阿婆和阿公已经退休 住在矿场分给工人的房子...

  • 回忆

    才看了《了不起的匠人》黎族阿婆的泥与火之歌。在最后应该是阿婆的女儿吧,唱了一首歌,很有民族风味的歌。阿婆说,你怎么...

  • 英国游记

    英国 游记 一切都从我阿婆讲的故事说起。记忆里阿婆是1897年出生的小脚老婆婆,高寿九...

  • 《阿婆忆之阿婆的院子》

    自阿婆走后,很多天了,我思绪万千,不愿回到记忆的深巷――谁触荏苒阁,摧落一地伤。 那件事后,阿婆接...

  • 阿婆的针线筐――童年的记忆

    我们那儿管奶奶叫阿婆,阿婆有一个针线筐,针线筐里该有的都有。有黑线白线,更多的是麻线;有青布白布,鲜少有花布;有缝...

  • 人生目标

    刚刚送了隔壁瑞阿婆的最后一程,最后一个能和自己说说心里话的人也走了,人有点累,心也有点累。 丽凤阿婆呆呆地坐在厅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婆最后的记忆(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ns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