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1.8.2,中午12:41,记录周六的上海城市漫步。

缘起
在青岛的时候,我跟猴子住在了德式建筑的老城区,每天都会在湖南路、龙山路走上一圈,几乎把旧城区的很多路都走上三五遍,当然这不是最关键的,住老城区的目的是随时可以看老建筑,因为青岛吸引我们的就是德式老建筑群嘛。但是,由于老城区是人口密集、游客众多的学区,许多的建筑都已经成为生活区的住宅用房,对我们的寻访造成很大的困难,再加上单纯看建筑本身,只能看个“哇”“颜色真不错”“造型真特别”,其他的依旧什么也没看到。
回上海以后就在思考,我们愿意花五天时间去青岛看它的“红瓦绿树”,为什么不能再上海去寻访上海的老建筑呢?而且上海曾经作为租界、中共一大会址、多元文化交融的东方之珠,本身就有很多的老旧建筑、新式建筑值得一看的。
准备
在青岛看建筑时,我准备了一本《青岛老建筑之旅》,回来慢慢翻的时候,突发奇想,上海应该也会有这样的书籍吧,于是立马淘宝搜,找到了一些,但是一开始也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于是买了基本回家试看,当然也是做了选择的,一本是上海市副市长主编,一本是同济出版社和同济的专家主编的,还有一本是位旅居海外的新闻记者写的,都是很有特色和视角的。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些放在购物车中,等着后面再慢慢购入。
《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上海市副市长主编,说明它的对外宣传分量很重。入手后发现,这本书中英双语结合,彩印照片选择精美大气,附带了10+110的旅行微路线,以及扫码语音介绍,作为初看上海的导览手册,非常有价值。特点:这本书是结合了上海的城市旅游量身定制的,关键词“建筑可阅读”就可以在微信上搜索到一系列上海的老建筑介绍文章、小程序,在游览途中,也会偶尔找到二维码,可以扫码进行阅读和语音收听(需下载蜻蜓FM)。缺点:路线手册只有景点名,而没有更具体的介绍。


《上海美法租界寻旧》:一位居住在海外的老上海新闻记者写的,这位作家曾经拍摄过外侨的上海老生活,对上海曾经的历史、人文都有很多的积累。特点:在她的书中,主要将上海开埠以来租界形成的整段历史娓娓道来,非常详实,仿佛带你重新来到了那段历史现场,另外由于作者的职业原因,她的书中还有很多老旧照片、访谈曾经的家族故事作为资源,为读者提供了更加接地气的视角看待旧上海。缺点:未提供一些方便漫步的路线,另外书的出版时间比较早了,2016年写完的,其中的一些内容没有最新。

《腔调依旧老洋房》:这是同济出版社出版,同济建筑系专家编写的。众所周知,同济的建筑系非常有名,因此从专业质量上,这本书非常值得推荐,也是本次我漫步使用的手册。特点:本书是从建筑的视角,在时间、历史的作用下,那些老洋房是如何一点点形成的,书中涉及专业的建筑结构词汇,但是却以非常轻松的手绘加标注形式呈现,对于普及、了解建筑的角度来说,非常有价值。除此之外,本书是以地铁站作为开始和结束,很方便游客们拿着这本书实地走访和阅读。缺点:这个系列可以多出几本,最好是把上海的老建筑都写一遍。

本次漫步,我跟猴子带着《腔调依旧老洋房》出发,一路走走停停6小时,没有看完书中所有建筑,但也是回味无穷了。
路线
因为想看徐家汇天主教堂,因此没有按照书中路线顺序走。
第一站:徐家汇天主教堂,
第二站起:坐816至天平路终点站后,开始跟着书中的愛庐(12-13-14...)开始继续走,至福煦巡捕房旧址(24),再折回到麦琪公寓(10-9-8-7...)倒走回到武康大楼。

途中风景

上海的老洋房有个特点,即使是同一法租界中的房屋结构、造型也有不同的风格,尤其是看它们的窗,会给你无数遐想,为什么建筑师要用这样造型迥异、看着特别活泼有趣或简洁大气的窗子呢?为什么风格是不统一的呢?

再看这些公寓,大多藏在了十字路口处,但是却也是不尽相同的,每栋建筑都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搭配上了不同需求的设计,才有了全然不同的建筑外形。

处处是细节的公董局总董府邸,也就是曾经法租界最高掌权人的府邸,简约中带着庄重,简单中又有许多设计的细节,如左上图中窗上的装饰,在整栋建筑中就有不同的2种。



武康大楼没放整体造型图,因为说起武康大楼,脑海中一定会浮现起这艘巨轮,但是往往被它的大而壮观禁锢了第一印象后,就很难去细细品味它的细节处了,上中下三段式的设计、南北面完全不同的设计、涡卷形托座的大气设计,是过去不曾注意,而这次格外关注的。

这栋找了很久,藏在汾阳酒店里的一栋官邸建筑,西班牙式的风格,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有种活泼中带着大气,沉稳里又很俏皮的感觉。



在路线中,围绕上海音乐学院的几栋建筑(犹太俱乐部、比利时领事馆、海关俱乐部)都无缘看到了,如果没有疫情,说不定还能进学校去参观呢!


全天走了2万多步,但依旧没走完,很多旧居也没有进去参观(柯林故居、巴金故居),以后还可以再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