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漫步街区,阅读建筑

漫步街区,阅读建筑

作者: 化雨_J | 来源:发表于2020-07-08 23:50 被阅读0次

题记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漫步在簇拥着百年建筑的街区,随其品位不一样的历史韵味, 欣赏海派文化中精彩的人文画卷,见证上海城市以及历史名街的文化变迁。

阅读建筑,漫步街区

每年迎“七一”组织党建活动已成为常规项目,而多数会组织到革命纪念馆或有红色故事的地方,重温革命先辈英勇事迹,接受红色教育。今年一反常态,安排在了周日的早晨,在城市阅读行走达人的带领下,漫步城市街道间,倾听建筑诉说历史。

微行走原定的路线是汾阳路9弄原海关俱乐部——汾阳路45号丁贵堂旧居——上音原比利时总领事馆——新康花园——上海交响乐团——宝庆路上海交响乐团博物馆。因为周日这些建筑进不去,只能在撑着伞且外围观望,且漫步在法国梧桐掩映下的街区。

犹太人与汾阳路

天生有着商业嗅觉的犹太人,在鸦片战争后趁着西方列强敲开开埠通商的大门后来到上海,据说上海现有的很多食品企业与当时的犹太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由俄籍犹太商人创建的犹太人俱乐部,当时犹太人的社交场所,就坐落在这条街道,现位于上海音乐学院校址内。

上音的交响乐之所以实力雄厚,是因为上音的前身——国立音专建院之初,作曲、钢琴、声乐、弦乐等各个专业,都有犹太音乐家任教甚至领衔。其中,德国犹太人弗兰克尔更是将奥地利犹太音乐家、西方现代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的和声体系第一次介绍到中国。他们为上海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促进着上音交响乐教育的发展。

除了做生意,上海这片土地后来竟也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的灭种政策出来后,有大批犹太人涌入上海,并在庇护下逃过一劫。正因此,犹太人与上海这座城市也缔结了不凡情谊。

法国人与复兴中路

复兴中路1914年修筑,原名法华路。为了突显道路的重要性,1918年以法国贵族、著名政治、军事家拉法耶特的名字命名为辣斐德路。说道这条路,老师讲到法国人看到英国人将南京路建设的有声有色,为了分一杯羹,圈定复兴中路这一片近郊(但是还不是市中心)。这片法租界相比南京东路等公共租界,更为注重市容环境,便沿路种下一排排悬铃木,也就是现在的法国梧桐。

随着人口膨胀,原本作为近郊的复兴中路也成为房地产挺近的一大区域,加之其绿化称众的美誉,区域内快速建设了很多公寓。至今已成为建筑文物保护的黑石公寓、伊丽莎白公寓、克莱门公寓,如同“三剑客”,矗立在众多老洋房林立的复兴路上。

法租界的居住环境及政治庇护场所,为日后党内外名人提供了庇护及文化交流的场所。物是人非,历经百年的建筑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回忆,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记住的人与事。通过历史建筑,阅读城市文化发展变迁的历史,在行走中重温过往,感受漫步之旅。


《漫步街区,阅读建筑》

Wednesday 08/07/2020

简书2020/02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步街区,阅读建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bh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