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柳青
这段文字拉开了《人生》的帷幕,《人生》,中篇小说,是著名作家路遥的成名作,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问世不久即轰动全国,反响热烈。由著名导演吴天明拍摄为同名电影后,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路遥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因此他写的文章都以农村为题材,真正奠定他创作基础的作品就是《人生》。他奔波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在不断寻求一个空隙去生活,他将这种矛盾思想,在主人公高加林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高加林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热爱生活,毅力坚强,有理想,有远大的抱负。在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后,迫不得已只能回农村教书,但是他不甘于现状,总想着去外面的大世界去转转。
当他的教师资格被村支书儿子代替后,他不得不重回田野,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农民。可是他还有远大的抱负,他不满足于现状,但是却找不到出路。正在他焦虑不安时,刘巧珍这个淳朴善良美丽的女孩,闯入他的生活,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他虽然很爱她,但是仍旧向往城市生活,有机会他还是会去大世界看看的。
当他再次有机会离开农村时,他义无反顾的就走了,没有一丝丝的留恋。仿佛真的觉得自己是城里人一样。在城市生活的他遇到老同学黄亚萍,这个现代、思想开放的女孩,深深的爱着高加林。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口若悬河的聊天,和她在一起,高加林觉得有聊不完的话题,没有一丁点代沟。
在黄亚萍向他表白时,他开始矛盾、纠结起来,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巧珍亲切可爱的脸庞在他脑海一直浮现着,他是爱巧珍的。
可是他们却没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话题了,巧珍没有读过书,不识字,只会和他聊家里长家里短的,他厌倦这样的生活,甚至是讨厌这样的生活。
最终他决定和黄亚萍在一起,至少这样他还可以继续待在城市,可以去江苏去看看,他向往外面的世界。他对巧珍说明情况后,这个傻女人却没有责备他始乱终弃,她内心是自卑的,决定自己没有文化,配不上高加林。
巧珍回去后,迅速嫁给不喜欢的男人。高加林却遭人举报,不能继续生活在城市,他此刻才意识到现实的残酷,也才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他主动和黄亚萍分手,回到农村老家。
他灰头灰脸的回到家,村人没有指责他,巧珍甚至给他找关系去教书。他才意识到他失去的不仅是深爱他的人,更是一块金子啊!
看完后,觉得高加林就是个人渣,他辜负了两个深爱他的女人。可是却又同情他,明明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却被现实生活打败;明明有才华,却没有任何施展的平台。最后他褪去了骄傲,回到现实中,回到那个生他养他的村子。
巧珍是个好姑娘,也是个勇敢的姑娘,她一直喜欢高加林,觉得自己配不上他,就一直没有表白。在得知他要当回农民时,才大胆表白。她真的很爱他,愿意为他付出很多。
可是她错了,一开始这段感情就错了,她站在了不对等的角度去爱他,一直觉得配不上他,越是这样想,事情往往就会向这个方向发展。高加林说实话没有那么爱巧珍,在他最狼狈、最焦虑时,巧珍的爱只是一种慰籍,这样的爱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黄亚萍,一位城市姑娘,她不安于现状,大胆追求真爱,为此辜负了为她默默付出的亚男。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中古偶有句古话:门当户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她的父母都是干部,是城里人,怎么可能会接受一个农村小伙当女婿呢?这个不科学,也不现实,他们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还是要面子的。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也许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请认真考虑清楚,不要等到失去后而后悔莫及,世上真的没有后悔药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