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貌似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不需要学就会。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你可以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我说了自己想说的话,别人听完后的反应和自己预期的一样吗?我说了说服的话,他是真被我说服了,还只是敷衍了事?我在公众场合说出了足以表达自己观点的话,听众真的在听或听进去了吗?……
上述的三个问题分别对应着“五维话术”中的三个维——沟通、说服和演讲(另外两维是辩论和谈判,“五维话术”来自黄执中等人所著的《好好说话》)。如果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你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是个会“好好说话”的高手。而我很长一段时间是个不会“好好说话”的人,可以说“五维话术”中没有“一维”是自己能做的好。
那时总是懊恼自己明明说的很清楚了,为什么他或他们就是不理解或听不进去。要么就是我的问题,要么就是他(们)的问题。直到2017年订阅了“好好说话”才明白了症结之所在——我之所以不会“好好说话”,就是因为没有“好好思考”。这个观点也在吴军老师的书中得到印证。
就拿“沟通”来说,说话前,我们就要依次想明白:这确实是一个沟通的情境而不是其他的情境、需要通过沟通达成什么目的、沟通的对象是一个偏理性的,还是偏感性的,或是两者兼顾的,是喜欢含蓄的,还是喜欢直截了当的、自己的语气语调要如何把握等等。只有这些都想明白了,也就是“思考好了”,我们说出的话才会句句在点子上,最终确保沟通的顺畅和沟通目的的达成。
想得通,才能说得通。想得好,才能说得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