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究竟怎样正确地“让孩子爱上学习”?

究竟怎样正确地“让孩子爱上学习”?

作者: 奔跑的大胯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18:30 被阅读0次
我与大胯一起成长

撰文丨大胯

阅读提示

  • 如果你现在内心浮躁,请关闭这篇文章
  • 因为本文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否则难以理解文中的逻辑
  • 如果你能顺利看完并理解全文,很荣幸!我们是同一类人。

写在前面的话

可能让大部分人觉得意外的是:

  • “让孩子爱上学习”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事实可能更加让人意外:

  • 哪有孩子从小不爱学习的呢?

如果再往深一点说:

  • 哪有一种生物是不爱学习的呢?

比如:

  • 老虎天生不学习抓羊,如何存活到今天?
  • 猴子不学习爬树,如何吃到香蕉?
  • 原始人不学习使用工具,如何征服地球?

被我们忽略的是:

我们人类从历史走到今天,发展出来的“大脑”,本质上就是一部“学习的机器”。

但是,让我们疑惑的是:

确实有很多孩子给我们的感觉是“他们不爱学习”。

所以:

究竟怎样正确地“让孩子爱上学习”?


正文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

  • 我们在书上看到很多公元前的牛人都是“通才”,甚至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比如,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不仅是哲学家,还是政治学家、伦理学家、植物学家等等。

  • 但是,最近几十年我们看到的牛人大多都是“专才”,深耕某个细分的领域。

比如,袁农平,杂家水稻专家,这是他的专长。

原因是:

  • 公元前的时代,知识的总量太小,人类的知识负担还不大,勤奋的人甚至是可以承受的;
  • 近几十年,人类知识总量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仅仅是医学一个学科,一个人学上一辈子都学不完。

让“孩子学习很难”的另一个原因是:

文字的出现。

我们可能忽略的事实是:

  • 人类远古祖先的大脑从几十亿年前就已经具备学习能力;
  • 人类的大脑从几百万年前就已经具备学习能力;
  • 但是,人类开始发明文字的时间距今也就不到六千年
  • 最为重要的是,人类的大脑开始大规模“使用文字来学习”距今也就几百年的时间。

所以,结论是:

  • “文字”对于我们几十亿年进化过来的大脑来说,是新鲜事物,“学习文字”有点“为难”我们大脑

反观我们现实生活,有一类人患有“阅读障碍症”,他们:

  • 占人群比例的10%-30%,这个比例实际上很大了;
  • 他们即使经过长期艰苦的阅读训练,阅读能力依然很低;
  • 他们的智力并没有问题,学习能力(不是学习文字的能力)也没有问题,他们只是不善于阅读
  • 甚至他们当中很多人未来在社会上的成就也没有问题。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

孩子们当中,那些患有阅读障碍症的孩子往往被我们视作“脑子笨”或者“不爱学习”。

其实,他们很聪明,他们只是不善于学习文字,只要脱离文字的环境,他们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往往是没有问题。

比如一句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让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羌笛”、“杨柳”、“春风”和“玉门关”的孩子去把诗中的景色想象成现实世界,不是有点为难孩子么?

但同样是这个孩子,他在第一次学会开电灯的时候,当他意识到自己居然可以控制这个外部的世界,你一定能够看到他眼中透露出来的兴奋与好奇。

所以,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是:

不是孩子不爱学习,而是“学习文字”才有可能让孩子变得不爱学习。


怎样正确地“让孩子爱上学习”?

1.孩子并不缺少学习的能力和热情,缺少的是“迅捷的反馈”

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 当你的孩子“不爱学习”的时候,你是否曾经逼着或者试图逼着他学习?
  • 那为什么你并没有逼孩子玩手机游戏,孩子总是“天生爱玩手机游戏呢”?

这是不是就代表:

如果试图想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话,我们是否可以从游戏里借鉴一些智慧。

游戏背后的原理都是类似的。

相信你一定玩过“跳一跳”这类的游戏,如果你自己沉迷过或者正在沉迷,你会发现:

  • 你在游戏中做的每一个动作,系统都会给你很多“及时的反馈”
  • 这些反馈包括:画面、震动、声音等。

如果想让你对这个游戏的兴趣立即减弱,最为关键的一点是:

只要你主动关闭了游戏的“声音”,就会发现游戏对你的吸引力就减少了很多。

反过来思考,你会发现:

恰恰是因为游戏对你的每一个动作都“及时”做出了“丰富的反馈”,才让你如此上瘾。

再比如,生活中很容易让我们上瘾的就是“嗑瓜子”,过程如下:

  • 拿起瓜子用牙齿嗑开;
  • 瓜子仁进入嘴中咀嚼;
  • 瓜子的香味瞬间充满整个味蕾。

你的味蕾每次都会因为嗑瓜子这个动作得到小小的满足,你会一直嗑下去,不一会儿,一袋瓜子就没有了。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方法就是:

给孩子“迅捷”的“反馈”。

比如,让孩子写100字的看图说话。

那些“不会给快速反馈”的老师或者家长,会选择把任务布置给孩子就结束了

但是,如果你想让孩子能够顺利完成看图说话,正确的方法是:

让孩子伸出四个手指头,并教会他问自己四个问题:

  1. 画面里有谁?
  2. 他在哪?
  3. 他在做什么?
  4. 如果我是他,我会说一句什么话?

然后让孩子把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写出来就完成了。

再比如,让孩子在陌生场合学会自我介绍。解决方案很类似:

还是让孩子伸出四个手指头,回答四个问题:

  1. 我叫什么名字?
  2. 我为什么来到这里?
  3. 我有什么能力可以帮到大家?
  4. 我需要得到大家的什么帮助?

自我介绍就算完成了。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不是孩子不爱学习,而是:

我们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给与孩子的解决方案太过笼统,他们并没有解读的能力,当然也不会有下一步的学习行动。


2.温和而坚定

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实是:

  • 游戏从来不惩罚人,即使你在游戏中失败了,最多也就是不涨或者少涨一些“经验值”或者“金币”。

原因是:

  • 人受不了那种挫败感。

反观到生活中,一个可能有争议的说法是:

爱学习的孩子是夸出来的。

这句话实际上并不一定对,但是如果反过来思考就是对的:

不爱学习的孩子一定是惩罚出来的。

我们成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一种思维方式是:就事论事

比如说:孩子语文考得好,表扬一下;但是同时数学没有考好,就要批评一下。

但是,经常被我们忽略的是:

孩子的思维与我们不同,他们大多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打包记忆”

你可能认为批评的只是他的数学没有考好,但孩子感受到的是:

自己的“学习行为”正在被惩罚,这以后很可能会导致他“厌恶学习这种行为”,从而变得“不爱学习”。

可能你会问:有的时候孩子确实不像话,难道我就不能惩罚一下吗?

比如孩子在商店哭闹着要买玩具,虽然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她就是哭着闹着要买,怎么办?

原本我们的方法很可能是下面两种:

  1. 训斥他,不让买;
  2. 妥协,买下来。

实际上还有第三种选择是:

温和而坚定。

具体的步骤是:

  1. 这时你应该蹲下来,用眼睛平视孩子的眼睛
  2. 不管此时孩子怎么闹,用轻柔的声音对孩子说:“宝宝,你是不是感觉不太舒服?家里面是不是已经有很多这样的玩具了呀?”
  3. 接着温柔的说:“我们不在公众场合闹好不好,我们一起回家玩玩具好不好?”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是:

  • 你和孩子说什么并不重要;
  • 而是你这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本身就在影响孩子。

所以,我们知道了,当我们和孩子起冲突时:

  • 不是和孩子在话语的内容上进行博弈;
  • 而是用你温和而坚定的情绪来领导孩子的情绪。

3.与孩子同时保持“在线”状态

在学校里,很多老师都会对学生们说:大家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

如果你认真观察会发现:

我们这一代孩子的学习,大多处于一种“离线的”、“缺乏与真人互动”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更多的孩子喜欢“宅”、不喜欢线下社交的原因。

事实是:

线下的环境给孩子们的反馈太少。

比如:家庭内部的打招呼就是典型的例子。

不爱学习的孩子所在的家庭一般是这样:

  • 孩子说:“爸,你回来啦!”
  • 爸爸回答:“恩,回来了!”

交流就结束了,只有一次简单互动,爸爸与孩子就离线了

但是,爱学习的孩子所在的家庭一般是这样:

  • 孩子说:“爸,你回来啦!”
  • 爸爸回答:“我回来了!你什么时候到的家?”
  • 孩子说:“我也刚到家十几分钟。”
  • 爸爸回答:“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啊?”
  • 孩子兴高采烈地回答:“今天我在学校……”

交流不断持续,是多轮的互动,爸爸与孩子一直保持在线的状态

可能让我们震惊的是:

仅仅多了一轮互动,孩子在童年时期,就会多听到3000万个词汇。

孩子间的差距就是这么拉开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这么诞生的。

可能下面这句话会让很多人觉得不高兴,但事实确实是这样:

如果你希望孩子爱上学习,你自己也要学习,言传身教,你也应该和孩子保持同时在线。

如果你是一个对孩子不闻不问,甚至一回家就上网的人,你不觉得:

你自己不爱读书,却奢望孩子爱读书是在为难孩子么?

如此这般持续下去,最终:

还有什么事情比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下一代终将绝望”更令人绝望的呢?


写在最后的话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

为什么很多家长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孩子动不动就会要家长“亲亲、抱抱、举高高”,很多人以为孩子是“走累了”。

事实是:

站在孩子的视角,他们看到的全是大人的腿,他们看不到游乐场的美妙。

所以,我们成人不应该用自己的视角去“想象”孩子们看到的世界,因为我们并不了解或者早已忘记了他们的视角。

我们很多人都已经从“童年期”走过来了,但是很多人忽略了甚至错误地理解“童年期”的正确含义:

童年期,是整个文明、整个社会,对人生的一个阶段的赦免

也就是说:

它赦免孩子进入某一个特定的轨道,孩子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自由地探索那些奇思妙想。

也许,我们也错误理解了“孩子”的定义:

孩子并不是在我们很多年后才出生的人,而是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还要活很多年的人

祝近安!

相关文章

  • 究竟怎样正确地“让孩子爱上学习”?

    撰文丨大胯 阅读提示 如果你现在内心浮躁,请关闭这篇文章; 因为本文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否则难以理解文中的逻辑; ...

  • 2018-12-26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及时反馈,边界奖励,保持互相在线

  •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1.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知识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人类的知识总量越来越大,这给孩子的学习带...

  •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朋友圈,写给未来亲家的,说她女儿有房有车有保险,还包办洒席,彩礼要不要,只有一个要求,能不能现...

  •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孩子其实天生就有好奇心,就有学习的热情,作为家长要做的就是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动力。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的中,要及时迅速...

  •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今日学习: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罗胖 主要观点:没有孩子不爱学习,只是学习的方式不够吸引孩子。游戏为什么就能吸引孩...

  •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向游戏学习! 玩游戏为什么会上瘾?因为游戏会给你及时的反馈,而且从来不惩罚人。不但不惩罚,对...

  •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现如今的孩子,从生活到学习,条件都是无可挑剔的,可是,总有好多的孩子不愿意学习,甚至这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蔡老师说...

  •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经常碰到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 当他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们已经错了 一、孩子不爱学习是个伪命题 实际上每个...

  •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孩子的学习是最让家长头疼的,有些家长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主动学习,他们也知道,逼着孩子学习没有什么用,所以家长还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究竟怎样正确地“让孩子爱上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rx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