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很聪明”,但在某些事情上就是不开窍;某人也许“不聪明”,但在某类事情上远超于你。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当然地归结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让我讲几件生活中的小事,探究一下:你能做好什么由什么决定。
第一件事,下象棋。
儿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喜欢上下象棋,经常求我陪练。我一直不太喜欢棋类,但为了儿子,我每每装着欣然应约。但是陪练以来,我没赢过一局棋,逢场必输。儿子是新手,我也是新手,为什么?我比儿子笨吗?但要从学习成绩上来说,我初中时经常是班里的第一名,儿子在班里的名次却一直靠后。儿子每次下完象棋总会认真想一会儿,甚至摆弄回去再去分析,琢磨、总结一些经验。我则在下完棋后逃之夭夭,有种解脱感。所以,这第一点,应该是兴趣。自己感兴趣的事,自然会用心,不感兴趣的事就用不进去心。用心与不用心做事,自然有天壤之别。
第二件事,不喜欢的工作。
你所做的工作,不一定每件都喜欢,总有乐意做的,或不乐意做的。乐意做的自不必说,你定会把它做好。不乐意做的怎么办?我多年来遵循的原则是本职工作必须做好,属于自己的职责务必尽到。所以,不乐意做的工作,我也会努力做好,这缘自于一种责任心,一种做人的尊严或荣誉感。所以,这第二点,应该是责任心。而且,多年来,看单位许多新进的人员,总结的经验就是,能否做好工作不一定取决于学历、专业、一本、二本或三本,因为一般行政工作没有太复杂的,主要就是责任心的问题。
第三件事,做饭。
我在家里五个兄妹中是最小的一个,既有父母的多一份疼爱,又有哥姐们关照,所以我从儿时起就很少做家务。长大后,学习任务越来越多,我也养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就更无暇也无心做家务。结婚后,最初几年,还能依靠两边的老人,后来老人们老了,病了,孩子也到了长身体和学习的关键时期。怎么办?我经常是买一顿做一顿,孩子不喜欢吃外面买的饭,我做的也不好吃,导致孩子营养缺乏,面黄肌瘦,影响了成长和学习。单位开灶后,我就给领导说,我不吃,把我的这份让给孩子,但因单位离家太远,只好买个饭盒带回去吃。但是这一举动却使有些人“眼红”或“眼黑”,仿佛是我为了占单位的便宜。尽管我每次都拿的不多,但是看到别人的眼神,还是觉得理短似的。后来,还有一个带饭的竟说大师傅饭带的多少不公,告到了局长那里,惹来一阵喧哗和嗤笑。我有些恼怒了:不就是做个饭吗?至于受这样的难?从那以后,我每天下班自己勤奋做饭,基本半小时就搞定,而且在百度上学习一些菜品,一家人吃得开心又舒心,尤其是儿子,个子长高了,成绩也进步了。原来做饭并不是想的那么难。做饭、洗锅、做家务也是对我身体的一种锻炼,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这第三点,应该是如司马迁所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有些能力,经刺激后就迸发出来了。
第四件事,遵守规定。
以前在单位,基本每周都会有公款吃喝的机会。上级来人、同级参观、过节、搞活动、互相吃请……,每年招待费都居高不下,尽管上级要求降低,就是难以控制。八项规定实施后,对招待费有非常严格的控制,对公务招待要求在本单位职工灶安排,一般不允许在饭店安排。对饭店消费数额较大的,还要进行专项检查,不符合规定的就严肃处理。这以后,公务招待费就以跳水的姿势大幅降低。所以,第四点,就是严格的制度。有些规定屡禁不止,还是因为制度偏少偏软,完善的制度体系和严格的责任追究,自然就把行为关进了制度的笼子。
第五件事,练字。
我有一朋友,他对生活积极上进,工作上也勤勤恳恳,可是他的字却往往让他拿不出手。后来他开始练字,毛笔字、钢笔字同时进行。那热情和认真绝对让你敬佩,办公室桌下常常是一沓一沓的练习纸。远远望着他练字的架势,很像是个书法家。就这样练了三、四年,老实说,我们都觉得他的字并没有长进很多。这位朋友一次去同学家转,看见同学的儿子写一手好字,惊问其练了几年,同学说只在书法班里练了一学期。朋友惭愧得无话可说。所以,第五点,是天赋。天赋与你付出的努力其实可以说是同等重要,有天赋的人,可能努力两年就出成果了,没有这方面天赋的,可能努力五年还出不了预期的成绩。
你能做好什么?有些是你能调节和控制的,有些通过不断的努力可以实现,有些却是你不能做好的。
删除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