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而论道——论语
论语第二十六篇 为政第十则

论语第二十六篇 为政第十则

作者: 远影 | 来源:发表于2016-04-12 18:58 被阅读59次

    1、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傅佩荣原文

    孔子说:“看明白他真在做的事,看清楚他过去的所作所为,看仔细他的心安于什么情况。这个人还能如何如隐藏呢?这个人还能如何如隐藏呢?”

    傅佩荣:

    本章谈的是观察人的方法。

    “视”、“观”、“察”,这三者都是由自己去看人,看得方法是要明白、清楚、仔细;看的对象是他现在、过去、未来的表现,时间的三个向度都用进来。三者都是用眼睛看,但程度不一样,古人用字比较精确,反而现代人往往以“观察”一词带过。

    “廋”即隐藏、藏匿。有时不是别人故意藏匿,而是我们自己疏于注意,只看现在而忽略过去与未来。

    小事谨慎,方可成大事。“视其所以,观其所由”,这两点比较容易做到,“察其所安”是最难的。别人正在做的事情,可以看明白;过去的事也可以调查清楚。但是别人的心安于何种状况,要怎么看呢?其实一个人现状如何,要看他是否心安。

    做任何事都能够安顿在当下,事情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做,这是一种修养功夫。所以“安”是可以看到未来的一种可能,但是这种看人的方法只是大概的描写,是把过去、现在、未来连起来,把人放在时间的向度里面做整体的了解。

    心得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子曰:“不患人不知己,患己不知人也”,可见能识人用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视其所以”,就是看一个人的语言与行为表现;

    “观其所由”,由字有原由、途径两个词义。傅佩荣老师解释为观察他的过去,我认为也可以理解为,要观察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眼睛看到也许是假的”这句话有其道理。看他怎么做固然重要,但了解做事的出发点,即初心更重要。有人好心办坏事,有人歪打正着。搀扶老人过马路本来是好事,但如果只是为了摆拍发朋友圈就让人恶心了,因此,了解出发点甚至比看人怎么做事更重要。

    “察其所安”,常听人以指责的语气问道:“安的是什么心?”,可见安字有“居心”“动机”的含义;还有两个词语叫“安之若素”“安于现状”。可见安字还有平常的禀性的含义。告诉我们看到一个人说一句话,做一件事,要分析一个人的动机与用心,了解他的为人,观察他最常见,最自然的生活状态,然后才能对此人作出正确的评价。

    当前社会中的人们,总是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掩盖、包装着自己,真正认识和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我们身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每天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如何从光怪陆离的面孔下,发现其本性,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大学问。如果不去探求他人的内心,只以他人的表面言行而轻信他人,往往会犯错。

    诸葛亮的《将苑》中说:“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辩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查人如此谨慎,还会错用马谡,可见识人之难。

    大家都知道,曾国藩是一位知人、爱才的人,其门下培养出一大批文武人才。他所著《冰鉴》一书中论述人才层次、特征、考察方法等,特别是他的“知人八法”:判断一个人是否表里如一、从表情考察内心世界、从表面特征判断人的声望、判断模棱两可的方法、观其敬爱识其前途、从情绪上察人心胸、从缺点反观优点、从聪明看成就。同时他还指出“知人”过程中常见的错误,诸如,以己观人、只凭第一印象、只凭个人好恶、只凭志向、重早慧轻晚成、只凭地位财势等等,如此透过现象观本质,不乏真知灼见。这是居于高位而知人善任开创一代中兴事功的例子。

                  2016年4月12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第二十六篇 为政第十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si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