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逻辑学
逻辑学初探——《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逻辑学初探——《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作者: 张哲_1931 | 来源:发表于2017-06-06 21:22 被阅读0次

端午节前,学校请来了北京大学郭立教授为我们讲解“医学教育论文写作与立项课题申请”,其间,郭教授提到了论文写作的几项基本功,之一就是逻辑学,刚巧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就借回来看了一下。

逻辑学初探——《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这本书编排很有趣,很可能是按照大学教育教学周期制定的,一共十八节课,相当于一个学期的课程,每周一节课,共十八周,当然,“授课人”都是国际上大名鼎鼎的逻辑学大师,包括波普尔、休谟、孔德、古尔德、派顿、杰文斯、弗雷格、雷曼、奥卡姆、布里丹、罗素、克里普克、胡塞尔、培根、亚里士多德、诺依曼、密尔、策梅洛,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拥有哲学家这个头衔。而我印象中的哲学,向来是晦涩难懂的,这本书也不例外,虽然用了深入浅出的方法,举例证来说明最基础的逻辑学知识,但我还是有很多地方不能很好的理解。现在就我能明白的内容简单总结如下:

第一课:波普尔,现实的思考,现实中的答案永远没有简单的。这节课首先讲了什么是逻辑学:就是教我们如何清晰的思考。而思考的第一要务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异想天开。而之所以需要逻辑学,是因为现实中的答案永远没有简单的,而复杂的答案就需要清晰的思考,需要逻辑学。

第二课:休谟,概念,“抠字眼”是很必要的。这节课先介绍了“概念”的含义:反应(疑为“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先介绍了明确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概念的不同特性以及概念种类的划分标准。

第三课:孔德,概括,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和思维过程。这节课先介绍了概括的概念,其后又介绍了概括要以现实为基础,而概括的过程会不断出现错误,而人类的进步就是科学原则不对被修正的过程。本段根据我的理解,概括知识相当于数学里面的定理,而特定知识相当于数学中的公理。

第四课:古尔德,过度概括。现实中的问题多事复杂的,思考时不要非黑即白,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则很容易形成过度的概括。

第五课:派顿,定义:正确的定义会带领我们走向真理。定义包括“类定义”和“分割定义”,前者是以句子的形式陈述出来的,后者是以零碎的,分项条例的形式来陈述的。同样的定义的内容在不用的地点,不同的历史阶段很可能不同,对定义的描述越详细,相对的漏洞也就越多。

第六课:杰文斯,隐含意义:不要只听到陈述中的公开意义。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话中有话”,公开意义就是字面意思,隐含信息就是阅读理解。。。

第七课:弗雷格,谬误,相信科学,相信理性逻辑。谬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把连续发生的事物理解成因果关系。而奇迹与迷信全是谬误。

第八课:雷曼,错误类比:人类的联想并不是每一次都是正确的、合理的。错误的类比是一种错误的思考,而人类的大脑倾向于把两件事物连接起来,如果这两件事物原本毫不相关,就会形成错误类比。

第九课:奥卡姆,片面性思考错误:情感与习惯往往会让我们片面拣选。人的内心情感往往强于理性,而片面拣选的原则就是我们的习惯,而习惯本身就是有坏处的。

第十课:布里丹,集体思维: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里。这节课的内容之前接触过一些,例如《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就讲的是这部分内容。而如今社会中的很多规则,其实是路径依赖和集体思维的结果。

第十一课:罗素,推理关系与模态逻辑,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海底捞针是可能的。关系判断指判定对象之间具有或者不具有的某种关系的判断,与之相对的还有联言判断——断定几件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如果一句话能分开,就是联言判断,如果不能分开就是关系判断。模态逻辑:这些断定事物情况的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判断在逻辑学中叫模态判断,而通过研究模态判断的逻辑特性以及推理关系的逻辑学说就是模态逻辑。

第十二课:克里普克,回避问题:虚张声势的字词通常也是回避问题的表现。固定联想就是回避问题(固定联想:当你看到某个事物或听到某件事时,会下意识的联想到另一个特定的事物)。套套逻辑(套套逻辑:非常一般化,而且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误的理论)也是回避问题。虚张声势常是因为证据不足。

第十三课:胡塞尔,判断:判断有真有假。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判断有真有假,而断定判断的真假时需要了解共同的预设。

第十四课:培根,同一律和矛盾律,是什么就是什么。同一律: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矛盾律:通常被表述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

第十五课:亚里士多德,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把模棱两可的东西排除掉吧。排中律:通常被表述为A是B或不是B。充足理由律:指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只有消除判断中的模糊性,才能更接近正确与真理,而排中律的作用就是保证思维的明确性。

第十六课:诺依曼,统一场理论,有些条件是必要的,但不一定是充分的。又想起了高中数学(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统一场理论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真理的理论。只有相关适当的证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生活中的很多叙述都没有相关性,相关的证据是必要的,但并不一定是充分的。

第十七课:密尔,人际沟通中的逻辑语原则,逻辑对于沟通大有裨益。人际沟通是语言行为,三要素:语谓行为,语旨行为,语效行为。还要注意语境。

第十八课:策梅洛,诈骗,拆穿骗局其实很简单。诈骗属于逻辑学,包括:劝诱,诱因,托儿,调包,压力,延迟六个步骤,只有经过逻辑的思考才能识破骗局。

以上就是这本逻辑学的基本内容,虽然有些内容不太容易理解,但还是有一些体会,而且这里面的很多内容都被《奇葩说》的辩手运用到了辩论之中,包括逻辑推理,感性的欺骗以及虚张声势等等,相信在读过这本书之后再去看《奇葩说》会有不一样的判断。

当然这只是逻辑学的入门课,如果想进一步学习还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逻辑十九讲》《训练逻辑思维100道趣题》应该列入书单了。

相关文章

  • 逻辑学初探——《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端午节前,学校请来了北京大学郭立教授为我们讲解“医学教育论文写作与立项课题申请”,其间,郭教授提到了论文写作的几项...

  •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里的大师们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这本书别出心裁的以18位逻辑学领域的大师们,讲授18堂逻辑学课的形式,介绍了逻辑学的定义、概...

  • 书评《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科普类读物,适合对逻辑学感兴趣读者,通过十八个篇章介绍逻辑学中需要掌握的内容,从逻辑学大师对应他的理论,让我们掌握...

  • #知识体系精深营#六月第3次作业 第三组 钟周

    今日收获最大的是,觉得逻辑学很有趣。我的妈呀,一个人看那个视频快笑疯。老师怎么可以把逻辑学讲的这么深入浅出。 前两...

  • 《简单逻辑学》:学会演绎推理,解决问题

    《简单逻辑学》:学会演绎推理,解决问题 《简单逻辑学》一书中有个这样有趣的故事: 在某个晚会上,爱尔兰文学家萧伯纳...

  • 生活中的逻辑学

    《简单的逻辑学》,这是本逻辑学入门书籍,简单易懂,作者用大量平白易读的语言强调了解逻辑学需具备的素质,解释了逻辑学...

  • 逻辑学-(4)

    今天学习逻辑学,命题推论、逻辑学基本规律、逻辑学历史发展脉络。 演绎推论 演绎推理(Dedu...

  • 生活中的逻辑学

    【0216财富共创】丹妮 一直以为逻辑学是高冷派,艰涩难懂不好接近。看了今天的文章,结合案例来看,原来逻辑学还挺有...

  •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最近在读《简单的逻辑学》,但是简单的逻辑学也是逻辑学,其实也不简单,在思想上要准备的东西就很...

  • 03|读懂《简单的逻辑学》,过不简单的人生

    我认为逻辑学、哲学、数学都是思维的底层,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逻辑学,而《简单的逻辑学》不仅是一本入门的逻辑学读物更是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逻辑学初探——《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sn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