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荐书|86年过去,《文心》依然是最好的阅读写作书

荐书|86年过去,《文心》依然是最好的阅读写作书

作者: 闲云野鹤2012 | 来源:发表于2020-05-08 12:00 被阅读0次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很久没看专门的写作书。虽然市面上出版的写作书种类繁多,从小学低幼阶段的《看图写话》三段论,《作文九问》到写给成年人的《高效写作》、《完全写作指南》,各种名目,买的时候眼花缭乱,挑花眼,而读后又往往感觉“不过如此,隔靴搔痒”,技法虽可习得,但落到指尖却缺乏一种酣畅淋漓的实感。另外这几年大家都推崇阅读,认为读得多就会写得好,不可否认大量阅读可以培养语感,但现实可能是读了很多书,却依然写不好文章。

如何阅读?如何写作?怎样将读与写有效连接起来?最近偶尔读了民国时出版的《文心》,读完只感叹四个字:相见恨晚!

《文心》由叶圣陶和夏丐尊合著,1934年首次出版,主要是向当时的中学生和中学老师讲解读和写。86年过去,世事变迁,书中提到的阅读与写作之理在今天依然适用。

作者:  叶圣陶 / 夏丏尊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8年

页数: 331


荐书理由

1. 用故事的体裁讲阅读和写作。全书32个题目,每个题目将个人和社会的大小时事穿插,关联地写出来。将抽象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熔成一片。看看文章开篇第一段:“正午十二时的下课钟才打过,H市第一中学校门口涌出许多回家吃午饭去的中学生。女生的华丽的纸伞,男生的雪白的制服,使初秋正午的阳光闪烁得更加明亮。”

2. 破除阅读的迷思。今天,大家都知道要阅读。但怎么读?各类推荐书单那么多,哪些是真正的好书,哪些只是徒有虚名?读书笔记怎么做?如何将阅读转化成高质量的写作?在这本书里都有答案。

3. 词汇与语感。就像学语言,学乐器,先大量听,培养语感/乐感是第一步。写作同理。有了语感,才能在阅读时分辨哪些是好的文章,词句,写作时具体应用。不同于现在很多写作书强调套路,写作技法,这本书在第17章专门讲了《词汇与语感》,提到“词汇是有情味的”。

4.语言:平实质朴。虽然成书于民国时期,但用字遣词介于白话与文言文之间,高年级小学生也能看懂。


书中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01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1. 读好书:“能课外读书,原是好事。但乱读是不但无益而且有害的,故读书力求经济不可。”这里讲的是读书的选择,在第十七章《词汇与语感》中作者说:“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写作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在不经意间受到读过的书的影响,文风会和最近读的书很相像;换一本书来读,文风也随之变化。所以想象读一本不好的书,写出的文章会是什么样子呢?学会选择,学会取舍,保证自己吸收知识的正确与睿智,而不是浪费时间读无价值的书。

2. 读书贵有新得。《文心》中说,“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知”。“读书贵有新得”,是指读书的时候不能只是当成看热闹,看完了图个乐呵,也就如过眼云烟般消散了。读书,是要去感悟、去领会的。

感悟、领会些什么呢?譬如,我们在读书时对于书中的某一句话,觉得与之前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或是觉得和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有关联,亦或是觉得可以“存”起来用作素材等。

这些由读书而引发的感悟、领会,在《文心》中,被称作“触发”。当然,“触发”也不仅通过读书才能得来,但凡能从一件事感悟到其他事的,都是“触发”。而这些“触发”,便是写作的素材。

3. 读和写的关系:勤做读书笔记

把读书得到的“触发”记下来,就是读书笔记。《文心》中提到了四种记读书笔记的方法:一是针对字、词,对认为用得好的字或词,写出好的理由,如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可以分析为什么“宿”和“敲”用得好;二是归纳法,比如一个字的所有用法,小说常用的几种开头、电影海报的几种类别等等,将它们归纳起来,下次再遇到时马上就可以与过去的进行类比;三是解释,读到一篇文章,觉得好的观点,写下为什么觉得好;四是印证,在书上读到与自己的生活中有可相印证的事物时,写下来。

为使读书笔记发挥最大作用,应把握一个最重要的原则:读书笔记不需要辞藻修饰,以简短朴实为宜,除了论断、理由、例证以外,不必多说无谓的话。此外,要注意一点:对读到的文字,只批注“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写下具体的理由,这样才能在今后复习时,加深印象,成为写作的重要源泉。

02 如何写作

1.词汇的情味

我们在学习外语的时候,喜欢标榜“词汇量”,整天致力于背单词。可我们在学习母语的时候,却忽视了词汇量的积累。不论是外语还是母语,对词汇量的积累驾驭,都会直接影响到写作。

遇见一位美女迎面走来,普通人写道:“这女生真美!”而张爱玲却写道:“她那一类的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她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磁,现在由磁变为玉──半透明的轻青的玉。上颔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的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原是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

遇到了悲伤的事情,普通人写道:“好伤心呀!”而苏东坡却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文心》中说,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把怎样美丽、怎样悲痛、怎样有趣、怎样可恨用真实的印象描写出来,读者才能切身感到美丽、悲痛、有趣和可恨。

对于词汇量的驾驭,并非堆砌华丽的辞藻那么简单。我们看到很多作家用词很精妙,并非是因为这个词本身很“高级”,而是因为被用得恰到好处。就像《文心》中所说,词汇是有情味的。情味是什么呢?就是词汇本身的个性和风格。举个例子,“他逃走了”和“他溜走了”,虽然“逃”和“溜”都是走掉的意思,但情味却大不一样。

词汇的情味是可以辨认、有迹可循的。《文心》中说,有的词汇可以从字面上推敲,如“书简”和“信札”;有的词汇则可以从声音上吟味,如“萧瑟”和“萧条”。

2.如何组织文章

“一篇文章犹如一个团体,每一节就同团体中的每个人一样,都应该担任相当的职务。一篇文章犹如一所房子,每一节就同房子中的每间房间一样,都应该有它适宜的位置。”在第二十七章《文章的组织》中,作者这样说。《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中提到,文章的结构可分为并列金字塔和直列金字塔,具体一篇文章用“SCQOR”的逻辑架构使其结构紧凑,其实是相同的道理。合适的词汇在合适的位置,组成一句合适的句子;合适的句子在合适的位置,组成一个合适的段落;合适的段落在合适的位置,组成一篇合适的文章。合适,既要逻辑合适,还要职能合适。这个段落在这个位置上是否符合上下文的逻辑需求,在这篇文章中是否发挥职能体现了它要表达的意思,这些都是写作是否合适的标准。写合适的句子和事例,避免东拉西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03 观点

1.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2.文言和白话的区别只有两点,一是用字的多少,一是关系词的不同。

3.对于一篇作品,如果要好好地鉴赏,预备知识是必要的。作者的生平,作品的缘起,以及其他种种与这作品有关联的事件,最好能先知道一些,至少也该临时去翻检或询问别人。这种知识本身原不是鉴赏,却能作我们鉴赏上的帮助,不可轻视的。

4.枚叔说:“游记本来有两种写法。像你所说的,把走过哪里,到达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平平板板地记下来,这是一法。依了自己的感觉,把接触到的景物从笔端表现出来,犹如用画笔作一幅画一般,这又是一法。前一法是通常的“记叙',后一法便叫作‘印象的描写”。

5.景物是外面的经验,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

6.第一,无论是读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第二,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第三,作的方面,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

7.诗的所以为诗,全在有浓厚紧张的情感,次之是谐协的韵律,并不在乎词藻的修饰。

8. “修就是调整,辞就是语言,修辞就是调整语言,使它恰好传达出我们的意思。事情极平常,可以说是日常茶饭事,同时,亦极切要,和吃饭喝茶一样,是我们大家早晚不能缺少的。

9.作文、说话是一样的,在承接和转折的地方最要留心。一句里边有几个词儿不得当还不过一句的毛病;承接和转折的地方弄错了,那就把一段的意思搅糊涂了。这须得在平日养成习惯,每逢开口说话绝不乱用一个承接的、转折的词儿,一定要辨别了前面后面的意思,拣那适当的词儿来用,这样作文的时候自然不会用错了。

10.从前我在学校里教课,一班学生作文,不懂得印象的描写,总是‘美丽呀’、‘悲痛呀’、‘有趣呀’、‘可恨呀’,接二连三地写着。我对他们说,这些词语写一百回也是不相干的,因为它们都是空洞的形容,对于别人没有什么感染力。必须把怎样美丽。怎样悲痛、怎样有趣、怎样可恨用真实的印象描写出来,人家才会感到美丽、悲痛、有趣和可恨。他们依了我的话,相约少用‘美丽呀’……那些词语,注重随时随地地观察,收得真实的印象,用作描写的材料。后来他们的文字就比较可观了。


知识是枯燥的,故事是有趣的。把知识巧妙地融进有趣的故事,读故事时习得许多知识,无疑是最理想的学习方法。《文心》就是这一成功方法的典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荐书|86年过去,《文心》依然是最好的阅读写作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tf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