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成功,唯有孩子的自主动机,才能使这种愿望成为可能。这本书告诉你: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
一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四个错误理念:
1通往成功的途径是一座独木桥,而孩子万万不能被挤下来。(目标是名校,到处买学区房。而与之相对正确的理念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2如果你想拥有好的生活,在学校就得拥有上佳表现。(孩子不是被逼得急躁就是破罐子破摔,放弃所有能尝试的机会。与之相对的正确理念是:成绩不能证明一切。)
3催的越紧,逼的越狠,我们孩子就能越能成功,长大后也就越走出息。(往十几年后看,对孩子内在的损伤和内驱力的破坏,是无法计算的。与之相对正确理念是:让努力顺其自然。)
4今天的世界比以往凶险很多,家长必须一直紧盯着孩子,才能确保她们不被伤害,也不至于闯祸。(与之相对的正确理念是:不要过渡保护孩子。)
二了解大脑:调解压力,控制情绪分别由哪些部位主导。
1前额皮质(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结构),它参与语言,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是我们情绪的领航员,正常情况下,你是冷静,逻辑和理智的。但如果压力过大,它会掉线。把工作推给杏仁核。
2杏仁核:是大脑里古以有之的“威胁探测器”,它会让其仔细思考的前额皮质关闭,让个体对威胁回馈以本能的反应:逃跑,易怒,暴力对抗,甚至装死。是情绪化的化身。男性压力还会让杏仁核变大,反应更灵敏,导致前额皮质持续紧张,结果是让我们更容易感受到压力感和焦虑感。如果压力持续存在,人体会分泌肾上腺皮质醇,会弱化海马体(人体创造存储记忆的地方)里面的细胞,并杀死它们。这也是为啥有些孩子遇到压力,学习上突然产生种种困难,成绩一落千丈。
3根据以上两个部位的结构和特点,我们日常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其有绝对的选择权,唯有自主的选择权,可以让孩子萌生出对生活的控制感。1岁开始就可以允许其自主选择,到2-3岁孩子的前额皮质就可以发育的非常好。
(1)让孩子做自主选择的理由:a脑科学的理由。b不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空心人。c从控制感到胜任感。d你并不了解怎样是最好的。e孩子们都很能干。f可以培养孩子的情绪智力。
(2)让孩子做自主选择时我们可以说的三句话(一定要学会说):a你特别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专家。b你是一个小可爱,脖子上长着你自己的小脑袋。c你想要让生活中的一切有条紊。
(3)要把无条件的爱放在首位。
a家长应该是非焦虑的临在的化生:不管何时,你的出现,孩子就会感到安心,家变成最安全孩子最想回的地方。更多表达对孩子的欣赏。不惧怕未来。管好自己的事,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学会接纳孩子的现实。
(b)有些家长会说,我们没其他矛盾,就是做作业要冲突。怎么表达可以避免冲突又能让孩子感受到爱:“我那么爱你,才不愿意跟你吵作业的事。”
(c)如果孩子选择错误,怎么表达?“我不能因为爱你,就放纵你的决定,因为你这个决定听起来实在不大靠谱。你需要把具体的后果分析出来,让孩子重新做决定。
三怎样面对当下的技术野兽:(特点是:威力巨大,不用不行。伤害明显,不管不行。降低了共情能力。)1家长以身作则,管好自己,留更多脱离手机的时间跟孩子共处。2对孩子用手机表示理解。3多回归自然。4告知其手机用久的危害而不是常常说教。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计划,也允许孩子打破计划,重新再做计划,而不是绝望。
四了解孩子自驱力类型,有的放矢的对待
1破坏者类型:往往是多巴胺缺乏症。要做导师,发现他的价值。
2爱好者类型:这种类型特点是:只要不读书。其他做什么都行。先排除精神障碍的可能性,然后尊重孩子,跟孩子做好交流。
3无力者类型:对什么都没兴趣。这种类型需要多交流,告诉他你的想法,建议多运动。
4完美者类型:告诉他生活的真相(人生是综合实力的比较),不需要事事完美较劲。
五训练大脑,创造孩子大脑的弹性
1列出目标:找到障碍,并找到克服方法。
2注意大脑的不良信号:比如愤怒,生气,疲倦,及时面对
3学会备选计划思维:增加思考弹性。
4帮助孩子建立对自己的同情心:尽管我这次没做好,但我依然是自律的孩子~
5练习重构问题:从不同角度看人和事。
6动起来,多玩耍。
本书重点探讨的核心是:1严重或慢行压力,对发育中的大脑具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2过低水平的控制感,是人类个体所能经历的最有压力感的事情之一了,它会进一步引发与压力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降低孩子在学业上的认知和表现水平。3所有健康的自我激励,都是耕植于控制感,胜任感或自主感。4培养出健康的控制感,会进一步带来各种积极结果,包括更高的身心健康水平,更强的内部动机,更优异的学业成绩和更高水平的职业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