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和赖阿姨住在同一个小区,都是因为年纪大了被子女接进城里,好就近照顾。
赖阿姨家里条件好,子女给她单独租了一套两房一厅的房子住着。
虽然身体不是那么硬朗,但是自理还能凑活。不过,显然子女不是那么放心,还是请个钟点工来帮忙做个饭,打扫一下卫生。
孙子孙女大了也不需要帮忙带,平时他们放学了,还被父母嘱托带些水果零食过来串串门,不让奶奶感到寂寞。
但是孩子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一天总有一大段时间,赖阿姨要闲得发慌,就喜欢到小区的小花园那里逛逛。
与此同时,张阿姨就比较辛苦一些。说是进城享福来了,实则是进城当带薪保姆来的。
管孩子接送,尽管小学就在小区旁边,可不放心的家长还是得尽心尽力去接去送。
管家务,打扫卫生,买菜做饭,洗衣晾被……一天没有闲着的时候。
最松快的时间莫过于买菜回来在小区花园里摘菜的那一点短暂的时光。
一个闲得发慌,一个忙得脚不沾地,但在同一个小区,同一个小花园,命运之神总会让她们遇上。
于是,两人就那么聊上了。同龄人,总是有不同的话题来说。
家长里短、闲话八卦,赖阿姨需要一个陪她聊天说话的人,而张阿姨则需要一个倾听的人,两人一拍即合,关系更是好得蜜里调油,像是相识多年好闺蜜。
往往张阿姨出去买菜或者逛超市,都会叫上赖阿姨一起。而赖阿姨也常常叫张阿姨上她家去坐坐。
刚开始,两家人都乐见其成。
可日子一长,赖阿姨家人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
赖阿姨的退休工资卡一直放在孩子家里,因为家里的菜、水果和零食,甚至偶尔生病吃的药都是子女给准备好的。
平时子女也只是在赖阿姨身上留个千儿八百的,以防她临时有急用。
而赖阿姨几乎没有什么用钱的地方,手里的零花钱经常过一下手又转手都给了孙子孙女。
可最近赖阿姨连续几个月,每隔一两周就跟子女说钱花完了。
刚开始时,子女刚巧都在忙事情没怎么注意,后来忙完坐下来一聊才发现不对劲。
平时老太太一个月都用不了几个钱,怎么最近像开了窍一样,一直在花钱。
一家人吃过饭就上老太太家去看看,顺便关心关心老太太最近在做些什么。
过来时,老太太刚吃完饭,钟点工小朱正收拾着呢。
赖阿姨看到儿子一家人都来了,很是高兴,忙招呼他们坐下,还叫小朱从冰箱拿出水果来给孙子孙女吃。
小朱摊着双手,很是无奈地说:“赖阿姨,你忘了,吃饭前,你不是都给张阿姨都带回去了吗?”
“哎呀,你看看我这记性,这么一点时间又不记得了!”赖阿姨拍拍脑袋乐呵呵地说道。
儿媳拉开冰箱门一看,空荡荡的,啥也没有。
她把小朱拉到旁边问:“怎么冰箱里什么东西也没有啊?不是叫你定期把东西给补上来,然后找我报销吗?”
小朱望了一眼正笑呵呵跟儿子、孙子孙女说话的老太太,悄悄地说:“红姐,我可都按你吩咐给补了,但是都给张阿姨给带走了。最近都这样,只要张阿姨上门,家里用不上的东西送她,冰箱里的肉啊、菜啊、水果零食什么的,赖阿姨都让张阿姨打包带走,说她一个人吃不了这么多。”
“我故意买少了,赖阿姨还不高兴呢。一直叫我按之前的分量买,每天剩下的都打包给张阿姨带走,我劝也劝不住啊!”小朱苦巴巴地说道。
过了一会,从母亲那里套到话的儿子过来了,有些哭笑不得地说:“妈那些钱啊,都给花到张阿姨那边去了!”
媳妇一听,瞪大眼睛问:“啥?她骗咱老太太的钱啦?”
在丈夫的一番解释下,媳妇才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原来张阿姨每次去买菜或者去逛超市,都约上赖阿姨,付钱时又说钱没带够,差个十来二十块,叫赖阿姨先给垫着,回来再还她。
赖阿姨觉得没有多少钱,还回来时也不愿意收。
有时候垫的钱多点,张阿姨不知道是真的忘记还是假的忘记,也没还赖阿姨。
次数一多,赖阿姨身上带的钱自然不禁花,于是就只能跟子女说钱花完了。
赖阿姨却是觉得无所谓,还告诉儿子,张阿姨跟她诉苦说,她家养了几个孩子,还要还房贷、车贷什么的。
尽管张阿姨的退休金全都掏出来用在这个家庭的开销上,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平时肉啊、水果零食那些都很少舍得给孙子孙女买来吃。
于是,赖阿姨每次叫张阿姨上门玩,就把冰箱里有的东西都带走了。
“这个还不算,有时张阿姨还跟老太太说这个药能治什么,那个药能治什么,让老太太买了一大堆药,实际上说的都是假的,那是她自己才用得上的。赖阿姨的状况根本用不上,又都给张阿姨带走了。”小朱在一旁插嘴道。
媳妇听了,顿时傻了眼:“这药也能薅啊!”
夫妻俩,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