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时评】网红食品频出事,“舌尖上的安全”最要紧

【时评】网红食品频出事,“舌尖上的安全”最要紧

作者: 秃头少女666 | 来源:发表于2020-05-25 22:23 被阅读0次

近日,南昌大学设计院第一设计所的多名员工因食用江西卡拉多食品公司制售的网红“爆浆松松”面包后出现高烧、腹泻等疑似食品中毒现象。实际上,这不是网红食品第一次“出事”,曾在各大社交平台走红的的双蛋黄雪糕、灯泡棒棒糖等都被曝暗藏食品安全问题。(11月5日《工人日报》)

食物之所以能够成为“网红”,其中缘由其实并不难理解。民以食为天,更何况中国本就是食物大国。过人的味道、精致的卖相、创意吃法等都可以让这些食物脱颖而出,成为“网红”,吸引消费者捧场。冒烟冰淇淋、自热小火锅、透明袋奶、脏脏包、脏脏茶、辣条……这些可是当下年轻人尤其是00后、05后的“最爱”。得到消费者暂时的喜爱或许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想要红得长久,这些网红食品必定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和食客认可。

但回顾这些频频出事的网红食品的走红过程,它们却似乎并没有通过时间的考验。他们之所以能够吸引消费者,必定也有其新奇之处,但这并非是它们走红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本,搭乘互联网快车,无休止的广告宣传才是打造网红食品的快捷途径。当下众多的社交平台都可以成为商品宣传的载体,商家可以借助社交平台的转发功能、推荐机制等收获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

但互联网除了具备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外,它还具有线上线下分离性。借助这一特点,消费者无法感受食物,许多“三无”产品摇身一变成为了“纯天然、无添加”,无证小作坊产品也能打上“进口”旗号。迅速走红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让商家尝到了甜头,变本加厉地虚假“营销”,把食品质量抛之脑后。如此,“舌尖上的安全”谈何保障?

事实上,社交平台根本算不上电商渠道,更谈不上如何进行售后保障。但这些平台更容易借助其社交特性,直播带货、小视频引流、朋友圈口碑传播等都为商家的虚假宣传添了一把柴火。然而,这些社交平台并未被纳入电商监管体系,消费者被欺骗的不仅仅是食品安全保障,而是一系列的消费权益。

这些无良商家能有可乘之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利用了当下社会的“网红”滤镜。在流量时代,万物皆可成“网红”。任何事物一旦被打上了“网红”标签就更容易套路人心。在平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会有意识地查看一下食品的保质期、成分等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但面对网红食品,则自行给它们开了一层美化滤镜。尤其是在社交传播的巨大影响下,跟风心理驱使人们尝试网红食品以避免“落伍”。但盲目消费之后,为食品安全隐患买单的还是消费者本身。

因此,要解决网红食品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要惩治无良商家,约束不规范平台,更是要改变如今这股鼓吹“网红”之风,在广大吃货心中树立“舌尖上的安全”最要紧之意识,全面拉起食品安全警戒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评】网红食品频出事,“舌尖上的安全”最要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xp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