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七夕这个名词,是在七八岁间,那时,躺在院中的竹床上,听大人谈论什么七夕和牛郎织女的故事。但听得很模糊,因为,我脑子中装满了小伙伴贺林那书箱里的小人书。
他比我大一岁,离我家有三道街,常常结伴,或外出偷着到池塘里洗澡,或钻入别家的菜地摘黄瓜,疯玩累了,就聚在他家,翻看小人书。他有三个拉杆箱大小的书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小人书。
我俩躲在书房里,一看就是一上午。到饭点了,就在他家蹭饭。饭也特别好吃,因为,他父母就是开饭店的。所以,每逢吃饭的时候,家里大人找不到我,就径直奔来他家找。后来家人说,你玩可以在他家,但吃饭时候得回家,老是蹭别人的饭,不大好。不懂得什么好不好,我依然如此。母亲没办法,只好时常买些礼品送过去,一来二去,两家关系竟然亲密无间。
但第二年开春,他家搬到一百多里外的另一个城市去了。我与贺林就此分离。顿觉心里空荡荡。走在我俩曾结伴上学的路上,旁边的一草一木我都感到那样亲切,又凝结着一丝丝惆怅。经过那个清亮的我俩洗澡的小池塘时,波光粼粼的水面,映幻出他无数个身影。我终于忍不住沿路狂奔,泪流满面,呼唤着他的名字。第一次深深体会到分离的痛苦。
这种悲伤的情绪,一直持续到夏天来临,又到七夕,大人们又唠叨起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时,我是支愣起耳朵倾听。原来,不仅我有分离,天上的神仙也不如意。望着满天的星斗,迢迢银汉,寻找着天河和鹊桥。
忽然心里非常气愤:这王母娘娘也太厉害了,拔下一根金钗就那么一划,一条星河就使牛郎织女年年隔河相望,只有这一天,才让苦苦相思的牛郎织女相会,而相会即是分离,得到就是失取,也太残忍了吧!牛郎织女尚能一年相会一次,不知我与贺林什么时间再能相聚。不由得黯然神伤,唏嘘长叹。
从那以后,我对于这个七夕就没有好印象。在以后的岁月里,七夕在我的生活中几近消失,只是来到简书,看到这一天朋友们发文,从字里行间里体会到那些浓浓的化不开的相思之情,才记起有这么一个节日。
细看了那些文章,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凡是写得深情动人的,甚至让人潸然泪下的,大都是分居两地的。这一天,肯定隔河相望。平平淡淡,不痛不痒地写,甚至如我一般没有在当天发类似文章的,估计都是厮守一起的,或者是单身狗的,没有物理空间的隔阂。
厮守一起的,一个翻身的距离,就能热烈相拥,庆幸没有像牛郎织女那样爱得辛苦。单身狗就无所谓了,反正也没有什么织女牛郎在等待,好吃好喝悠闲自在,倒也惬意无比,没有负担。
不过,尽管如此,人的一生中经历过的分分离离,聚聚散散,还是在这一天集中爆发出来,带给人们以无限的惆怅和彷徨。
从这一天的情绪来看,大多都是相聚的喜悦,但是却忽略了顷刻就是分离的痛苦。
不是吗?牛郎织女走过鹊桥相会,时间就那么一丁点儿,可谓是一刻千金。来不及倾诉完一年的苦苦相思,就是又一年的等待,这是何等的残忍,何等的灭绝人性啊。
要我看,这个节日非常有毒,把人抛向天空,又重重摔在地下,余剩的依然是形单影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极度的欢乐又极度的凄苦,真正是柔肠寸寸断,步步一洒泪。由此得出结论:这七夕永远的销声匿迹也罢。
固然,不经历刻骨铭心的爱恋是令人遗憾的,但狂热之后的分离则又是分外可怜的。物理空间的阻隔虽然令人望穿秋水,但心的阻隔和分离,无异于那条天河,虽近在咫尺,却各看手机,冷冷相对,没有一时一刻的什么鹊桥,这才是让人彻底心如死灰。
古人杜撰出的这个七夕,是在预示着什么?恐怕千人有千解。因为,它本身就非常矛盾。一年的相思,短暂的欢乐,又残忍的分开。或许,它就是所有人们的命运,一代又一代演绎着悲悲欢欢的故事,不管是物理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从不止息。
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铁,飞机朝发夕至,思念至极,打起背包,抬腿就走,没有什么天河的阻隔,也无需喜鹊们来搭桥,就可牛郎织女相会。但心与心的天河,谁来搭桥?怎样搭建?如何融会?
愿人世间不再有七夕!不奢望如山洪般的热烈奔放,昙花一现,感情的河床一片狼藉;只希望如山涧清清的泉水,汩汩潺潺,永不停歇。更拒绝曾经的缠缠绵绵化为轻烟一缕,随风飘散,一别两宽,只是在残梦依稀中,影影绰绰幻化出当年爱得死去活来的亮丽。
愿人世间不再有七夕!或许经过现代文明洗礼的人们,能破解古人留给我们的谜底,将这七夕的相会化为永恒,使分离远远遁去,有情的恋人不再听到愁人的雨打芭蕉,善良的人们不再面对滚滚红尘,发出无奈的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