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确定读书目的
教育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和反思这类学习模式—“直接传递模式”,即认为学习就是简单、线性的“传递—接收”的过程,学习的目标只是用静态的知识把头脑装满。
他们认为,更合理的模式是“建构式”的,即知识不是简单的吸收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而来,学习者必须充分调动他的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向自己主动提问就是在建立一个目标,为自己看哪一类书、看哪一本书指引方向。
带着主动意识去读书,我们会变得更专注,更容易有所收获,所以尽量选择与自己行动目标接近的书籍去阅读。
002.经常性输出
有一个基本的学习理念: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而是在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写作和演讲都是调用知识的有效方式。如果没有这样的输出,那就缺少检验你吸收知识的途径,而你只能获得表面的满足感,进行自我欺骗自己很努力罢了。
如果你能就你所学到的知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那证明你对这个知识的吸收度较高,反之亦然。
而且在输出的过程中,别人给出的困惑和想法增加了你思考事物的角度,从而使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正如猫叔建议的“备课学习法”,用一个月的时间对一个主题进行主题阅读,进一步研究,制作出一门课程,然后在合适的场所进行输出。
在这个过程中,你对一个主题的了解更深入和系统,而且信息处理能力显著增强。
003.敢于行动
李叫兽曾经看了《金字塔原理》,书中讲到写一篇文案要做到“自上而下的表达,结论先行”的理念。
后来,他所在对学生部门需要群发一条简单的会议通知。原本只需要花几分钟搞定的事情,他花了一个小时,为的就是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理念,并成为“逻辑化表达”的专家。
猫叔建议在有信心帮到别人时,出来卖一次,也是同样地把看到和学到的付诸于行动。
在行动中,实际情境更多,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运用。在行动中,自己在分享时,思考越来越深入,越分享,越明白。
而且也只有行动才能实现梦想,否则,知识只能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本里,发挥不了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