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一个群里遇上一个群友抛出一个问题:我想去上XXX的线下课,但是需要两万,我目前支付不起,我在想是我家庭开支出了问题,还是其他方面出了问题?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可以交流交流的?
我给了一个回复:前几天,看你罗列出来要考研,医学,会计,你的目标很多,你最终是想到达哪里呢?如果没有想清楚,精力和金钱是会被分散的。
她分析了她要考研是觉得未来对自主创业有帮助(是否考研对自主创业有帮助,我个人认为还值得商榷),医学要进修是因为这是她的本职工作,她要做好未来几年可能升职的准备,那必然需要一些证书,学习会计是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可以兼职做做会计。
听她分析完,我感觉好压抑,简直像三座大山,当然不排除就是有人可以做到,只是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我更愿意坚信时间管理大师德鲁克的一句话: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在于把重要的事情做到极致。
对这句话有这么深的感悟,源于自己的亲身体验。大概两年前,我就开始“全面发展”,学习整理术/写作/英语/时间管理……日子很充实,但是也很焦虑。我感觉,我明明很努力啊,别人对最新上映的电视剧侃侃而谈,别人对最近新开的某个大型商场高谈阔论,而在他们追剧、逛街时,我都在学习,为什么我好像也一无所成,反而比他们还焦虑的感觉?
有次跟一位从事心理学的朋友聊天,她问我:你要成为什么都了解一些的“全才”,还是精于一项的专才?这问题简直醍醐灌顶,没错,我是很努力,只是我是看着很努力罢了,我是为了努力而努力,还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什么都涉猎,等于什么都不精,为什么不聚焦一件事,把事情做精做好呢?
直到我去上了时间管理的线下课,叶武滨老师课上说到德鲁克先生的那句【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在于把重要的事做到极致】,这话让当时的我茅塞顿开,更加应证了朋友的“专才理论”是多么的正确。而叶老师用几年的时间,就沉淀一件事—把所有的时间管理理论学透,研究高效能人士的习惯,自己去践行,然后才有了他目前的成功,还带领着更多人过上高效能的生活。
两年后的今天,我也开始越来越清晰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断舍离了很多当初觉得很有意义、但是对目前的目标和方向并没有太多帮助的事情,在聚焦目标的同时,我把那些被断舍离的事情当做闲暇之余调节生活的一道“甜品”,人反而轻松了。毕竟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何况目前我们的金钱也是有限的,要上班,打理家务,考研,读医学,读会计,我感觉我做不到,全才和专才,我只能选择专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