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而坚定,引领儿童做最好的自己
——读《正面管教》有感
“从3岁到春期的十几岁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将因为本书而彻底改变家里和学校的气氛,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段话出自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正面管教》这本书的封底。这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并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书中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这本书已经成为我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从这本书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就是——和善而坚定。我跟大家分享运用书中提供的工具“进行和善而坚定的管教,引领儿童做最好的自己”的两个故事,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
在班级管理中,能否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尤为重要。赢得孩子是教师实施管理的法宝。然而赢得不是赢了,赢得是师生之间和谐温馨的平等尊重,赢了只是师生之间地位等级造成的“阶级”差异。
在班级里,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孩子,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自己也意识不到的不良行为。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通过惩罚的方式处理这些不良行为,致使这些孩子找不着在班级里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行为得不到修正,只能在行为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学着用“3R1H”(相关Related、尊重Respectful、合理Reasonable、有帮助Helpful)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了孩子中发生的问题,真正赢得了孩子。
一天放学整队时,调皮的小昊把小博给打了。小博比较温厚,平时就是那种乖巧懂事的,从不会招惹别人,所以当有学生报告说小博被打哭了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是小昊同学的错。小昊平时在班里就调皮捣蛋,常常把班级搞得是鸡飞狗跳,每天他不捣鼓点事情出来是不正常的。我知道这孩子的情况,他从小是被爸爸打大的,所以,极度缺乏安全感,在班级没有归属感,只能通过招惹同学发泄情绪,刷存在感。我知道这时候把他批评一顿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并不能很好地帮他梳理情绪。如果以暴制暴,他以后不但不会改,甚至还会变本加厉。我必须通过“绕指柔”来克他的“金刚怒”,才能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
于是,我先安排事件当事人去办公室里等我,我送其他学生去校门口放学。等我回到办公室时,他们俩都垂着头,情绪平稳地站着。小昊明显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正用担心的眼神看着我。我请小博坐下,跟我说明情况。小博一边流泪一边告诉我事情的经过:放学排队的时候,他看到小昊跟别的同学说话,就好心提醒不要说话,赶紧排好队。结果,小昊一手臂勾住他的脖子,一手抓住他的腰部往前一推,他就顺势躺倒在地,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才站起来。此时,小昊见他站起来后,又跑过来对着他的脸挥了一巴掌。听了小博的诉说,我仔细查看了他的脸,问他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然后看着他说:“你本来是关心班级荣誉,叫他不要说话,结果他不但不理解反而打你,你心里一定委屈极了。”听我这样一说,小博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下来了。我知道,此刻他的情绪已经得到宣泄,心情已经缓解了。
看到我疏解小博的情绪,小昊很专注地看着小博,认真地听他叙述。我知道,此时把他批评一顿,他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他的情绪还是无法得到发泄的。于是,我转向小昊:“刚才小博说的是事实吗?”他点点头。我再问:“这是谁的错?”“我的错。”“那怎么办?”“我跟他道歉?”“道多长时间?”“一分钟。”“好,我给你计时。”我把手机打开录音功能,听他给小博道歉。然而,他哼哧了30几秒就没有词儿了。他眼巴巴地看着我和小博,希望我们能原谅他。于是我对他说:“你才说了30几秒,显然没达到你自己的目标。我想,不要说是小博了,我也不能原谅你。这样,我们如果只听小博一个人说的显然有失公平,现在,你也说说事情的整个过程。”他同意了,并开始讲述事情的经过。通过详细地叙述,他的情绪也得到了缓解,在此过程中,明显发现他已经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说到最后,他看着小博,深深地鞠了一躬:“小博,对不起,我错了,请你原谅我!”我转向小博:“你原谅他吗?”小博说了一句话,让小昊一下子泪流满面:“只要你以后不再欺负其他人,我就原谅你!”“我不会了,我一定不会了!”看着两个孩子重新握手言和,我的心里特别高兴。
从那以后,桀骜不驯,经常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的小昊同学再也没有发生过打同学的事情。而今,他更是对我俯首帖耳,遵从我的教导,逐渐成为一个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孩子。他的变化,让我看到了正面管教的威力,更让我逐渐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敬重。我相信,对孩子进行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一定能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善意的谎言,保护孩子的尊严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然而一个星期里,小超同学却接连迟到好几天,这太不正常了。周四晨读课时间,当他又一次迟到时,我忍不住说了他几句。自知理亏的他灰溜溜地回到位置,无精打采地趴到桌上不吭气。
早操时间,我拨通了超妈的电话,了解孩子迟到的原因。她告诉我,每天下班都很晚,检查出的孩子每天数学作业中的错题只能到第二天早晨上学前才好订正。因此,每天早晨都迟到。小超数学成绩不太好,错题太多,每天早晨才订正,当然无法按时到校。我告诉她,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要让孩子学会对学习负责。她说自己工作忙,也没什么本事教育孩子,所以孩子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忽然想到孩子在日记中曾经说过,长这么大,好多年没见过爸爸了,不知道爸爸去哪里了?于是,在电话中顺便问了嘴孩子爸爸的事情。超妈忽地抽泣起来,支支吾吾。我在她断断续续的描述中,终于明白了孩子爸爸的情况:年轻不懂事,贪图享受,借了高利贷无法偿还,吸毒贩毒事发后被捕入狱7年零6个月,刑期即将结束。我问她有没有打算告诉孩子实情,她无奈地告诉我,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实在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这件事。我问她需不需要我帮忙跟孩子说这件事。她同意了。
这样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确实很难跟孩子说清楚。我想到了《正面管教》第8章《班会》中的一段话:正面管教方法是否有效,取决于大人在对待孩子时相互尊重的态度,以及对孩子的长期影响的关心。可以保证的是那些体验到本书所列出的相互尊重的互动情形的孩子,就肯定能学会成为一个品行优良的人所应具备的自律、合作、负责、坚韧不拔、机智、善于解决问题,以及其他社会和人生技能。
我何不运用班会来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呢?我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有效班会的八大要素之一来解决超的问题。于是,我在班会课上首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的爸爸,小时候调皮捣蛋,没有好好学习,长大后没什么技能,没本事赚钱。但他还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娶妻生子后,为了让老婆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借了高利贷。为了还清高利贷,遇到坏人引诱,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帮人家送货,被抓的时候才知道自己送的货是毒品。为了不牵累家人,这个年轻的爸爸以几年的牢狱生活来赎罪,这是个有责任心的爸爸。
故事讲完了,我问孩子们:如果这个年轻人就是你的爸爸,你会怎么对待他?明天,爸爸就要出狱了,你会怎么做?几个平时比较会思考、会表达的男同学都说可以原谅这个有责任心的爸爸,因为爸爸都是为了家人才这样的。如果爸爸明天出狱,他一定会去接爸爸,给爸爸一个拥抱。还有同学说,以后他也要成为这样有责任心的人,遇到问题不逃避,勇于承担。
班会课后,我把超找来,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并告诉他,我刚刚说的那个年轻人就是他爸爸。我赞扬了他妈妈对家庭,对孩子的坚守,希望他能代替爸爸承担起一份家庭的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保护妈妈,分担妈妈的辛苦。他点头。我问他现在可以做的是什么?他告诉我,把作业做好,认真学习,不要让妈妈一个人太累。我不清楚他到底明白了多少,但我觉得,在同学面前维护他父亲的尊严比什么都重要,但愿这个善意的谎言,也能带给他尊严。
虽然,我不清楚这个谎言的作用有多大,但我发现,从那以后,超再也没有迟到过。
而今,超在班里,成绩还没什么大的起色,但他时不时地把作业拿给我看,并询问我自己的字有没有好一些。他说自己在改变原来那写得堆在一起的蚂蚁那么大的字,他说要改变!我感觉到孩子内心向上的愿望正在萌芽,我更坚信,那个芽儿会越长越大,最终成为他自己。
作者简·尼尔森说:“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失去信心的孩子。
消除孩子不良行为动机的最佳途径,就是找到一种积极的方法,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要赢得孩子的心。”
……
亲爱的老师们,读一读这本《正面管教》吧,它会让我们在管教孩子的日常,学会用“和善而坚定”的方法,引领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