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休息的时候,4岁的小侄子打电话给我,说想我了,想我去江门陪他玩。
我当时稍作思考就知道,他想要表达的是:
a.家里无聊,想我带他去游乐园玩、带他玩游戏
b.他想吃糖,只有我会偷偷给他糖吃
但我最近确实无法去江门,所以我告诉他,广州最近有怪兽,我走不开。
但是我去打怪兽公司就会发我糖作为奖励,我把这些糖都寄给你吧。
结果不出所料,我在电话这头都感受到了侄子当时的欢乐。
又想起上年年尾的时候。
父亲打电话给我,告诉我1月下旬的时候广州天气可能会不好,让我注意保暖。
我告诉他我一月中旬就会回去的,父亲很满意的挂了电话。
现在想来,父亲说这句话跟我侄子何其相似,他只是想告诉我:过年早点回来,我想你了。
但是父母那个年代的人是表达不出来这种思念的,于是就用各种绕口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情。
我突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与人交往,不要看对方说了什么,而是思考他为什么说这个。
当我还不懂这个道理的时候,时常会感慨和人交往真难,世界真复杂。
现在拥有了这种思维之后,与人交往瞬间变得容易了,世界也变得豁然开朗。
但是这种能力还需要练习,我个人的练习方式是多进行换位思考。
在初期,我肯定经常出错,但我相信有了这样的意识,生活一定会更加顺利。
每一次感知,无论成功失败,都是知识库的一部分,而且还能培养我的观察能力。
当我确实在使用这个能力的时候,就发现,其实以前我和别人的矛盾,都是我们在讨论不同的问题时,识别不了对方需求,同时表达不出自己的需求。
我希望每一次思考都能换来一次进步,同时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也能跟我一起进步,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