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站河边不浸染
街道里经常遇到一卖各种馒头的商贩,那是一个大约七十多岁的妇人,由于经常买她的馒头,也成了熟人,特别是她带的那种比较黑一点的杂粮馒头,很受我们一家人欢迎,我遇到了几乎都要买上七八个的,馒头口感沙沙的,最好硬硬地吃,没了几颗牙的婆婆也很喜欢吃。
可有一段时间,由于有关部门清除在街道乱摆摊设点的行为,好多天没有看到她了。我想那馒头很好做的,不就是白面里掺和点荞麦面或者豆子面之类,何不自己蒸些杂粮馒头?说做就做,昨天就尝试了一次,然而,不做不知道,一比较,可比出了差距,我蒸的馒头比她买的那种馒头颜色重多了,面相黑不溜秋的,跟黑面馒头一个样。
总结一下原因。三份面,两份白面,一份荞麦面,结果是荞麦面占了上峰,它完全掩盖了白面的白,整个成了一个黑色,白面被它彻彻底底地同化了,没有了白面的踪影,若不尝味道,白面简直蛛丝无存。这荞麦面的裹挟力实在太强大了。
联想到一个词,同流合污,白面同流了荞面的“乌黑”,把自己混同于荞麦面,失去了自我,这白面个性太不坚决,很容易被渗透,被同化的,变黑是白面不稳定的特点造成的。联想到莲,莲就不是这样的,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污泥中生长,却保持着洁白的君子的质,“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洁身自爱的高洁风范,赢得了多少仁人志士的歌颂。
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难能可贵。千万别像白面那样,轻易就被荞麦面构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