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没有之一。定义是这样的——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二者当中,你只能选一个,如果选择了“鱼”,那“熊掌”就是你的机会成本;反过来,如果选择了“熊掌”,“鱼”就是你的的机会成本。
经过这样比较之后,你会很理性地选择“熊掌”——成本低吗!
上述例子中只有“鱼和熊掌”两个互为排斥的选项,而实际上,会有很多的选项,甚至有的选项当初就没看到,更没想到,后来才会有“我当初为啥没想到呢?”的情况经常发生。
面对机会成本,面对很多的选项,你只能“谨慎选择”,于是“选择焦虑症”就很正常了:该如何选择呢?
这就需要“判断能力”了!
其实,判断力大家都不缺,缺的是判断之前的“选项”,以及之后的执行力。
很多的判断,一定是基于原来的理由做出的。判断之后就需要执行,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候就需要重新调整,重新调整——即让自己的机会成本降低的机会。
这就像打仗一样:战前计划似乎无懈可击,但仗一开打,那些所谓的计划意义就不大了。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目标不变。
如辽沈战役中,打的是一团乱麻——排找不到连,连找不到营……以至于野司根本无法知道前线战况。
但野司给出了“三猛”指导:猛打、猛冲、猛追。
只要仗一开始打,让小股部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随机应变,让“机会成本”降到最低最佳,战果增至最大!为啥“国军无能”,其实也体现在“机会”的把握上!
凡事都有成本!凡事都有机会成本!
比如,时间对于每个人是最体现公平的地方——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没有任何偏袒。
在同样的一段时间内,如晚7点~9点,你可以和朋友喝酒吹牛,就无法在家里陪伴家人,也无法安静地读书,也一样无法锻炼身体。
机会成本的前提,就是“稀缺”,选择需谨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