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驾山庄入住一晚,次日上午还有时间,我们就去了山庄后面的佛子岭水库。
早就听说过佛子岭水库,其盛名堪比迎驾。
刚到霍山的第一天傍晚,就有提早抵达的同仁从佛子岭水库尽兴而归。我问:“佛子岭怎么样?好玩吗?”同仁未置可否,只说了句:“景区嘛,都差不多,看看就行了。”这是个中庸的回答,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只有亲自体验才能知晓个中真谛。
佛子岭风景区很大,而佛子岭水库只是其中一个景点,距离山庄不远,直接顺着不宽的公路往山上走即可到达。但望着头顶晴空下的烈日,怕晒的人选择坐车前往,想锻炼的毅然选择步行,我当然是步行的拥护者。
我们从容地顶着日头悠哉游哉地缓步前行。沿途也有些许风景可供观赏。那座人工桥下清澈透亮,绿莹蓝泠的河水就是淠河,是淮河右岸的支流。沿公路一直向前,路边山坡上是有一大片竹林,根茎已经粗过碗口,生发出的竹笋簇拥在竹子周围,有的已经长成了半人高,着实少见。一位同行者惊叹着跑到近前去观赏超大竹笋,竟忍不住动起手挖起来,可惜挖出的笋子成了烫手的山芋,给谁谁都不接,直到最后一位大姐装到了随身携带的提包内。
步行了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就来到了传说中的佛子岭水库。
没有导游,我自行求教了度娘,关于佛子岭水库的史料赫然在目。
淠河历史上水患频仍,历代都有治理,建国初期修建的佛子岭水电站是淮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以防洪以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等多种功能,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据说初建时曾是国内最大的水库,想必当年也曾辉煌鼎盛一时吧。
我在脑中消化了一下查到的资料,抬头就见毛主席“一定把淮河修好”的题辞跃然于佛子岭水库大坝最醒目的地方,七个朱红大字有力地刻在石灰色的大坝上,肃穆庄严,使人不由自主地遥想起当年建坝时,马达轰鸣,炮场轰轰的艰苦景象。沉浸在遐想中的我,突然被几声谑笑惊醒,原来是一位同行者在说那七个大字倾斜状似如初学书写的小学生,这个说法我不能苟同,想必她于书法也是门外汉吧。
大坝坝底是一个个大型石墩,整齐排列在淠河中,倒也蔚为壮观,给淠河水增添了不小的气势。一行人上得坝来,在蓝天、白云、碧水之下,两岸青山丛丛,景色别有滋味。尽管天气晴热,我们还是感觉到迎面而来的习习微风。仰视着下面湍急的河流,我瞬间滋生了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大坝不算太大,没多久我们就走完了,来到淠河的另一边,又登上一个高高的观景亭。俯瞰对岸的山景及眼下的河景,女人们又开启了漫长的拍照之旅,个人拍,三两小团体拍,全体拍,拍得不亦乐乎!
完成了所有的摆拍,我们就下了堤坝,遵循着不走回头路的准则,途经另一条路线,恰巧可以瞻仰一下水电站的场所,可惜多数同行者对此不感兴趣,我们就恹恹地回到了对岸。
返程时,大家似乎都累得够呛,没人愿意再步行,我们乘车快速离开了水库,顺利回到宾馆。大家一起吃了午餐,做着下午返程的准备。
关于佛子岭水库,我再补充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被赋予的各种“第一”已成过眼云烟,但它曾起到的历史作用却没有泯灭,甚至现在还在发挥着作用,对此,我总觉得仍应怀着些许敬畏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