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土中国笔记:乡土本色

乡土中国笔记:乡土本色

作者: 小川cck | 来源:发表于2020-05-20 12:55 被阅读0次

作者认为中国的社会基层是乡土性的,而乡土一词的“土”字,说明中国与泥土之间的密切关系即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受到土的束缚,现在有些飞不上天了。

土是乡下人的命根,作者首次出国,他妈妈用红纸包裹着灶上的泥土,说是煮汤喝可以对付水土不服。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乡土社会里人民对于土地的眷恋。做农业的人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在土地上一代一代下去、没有太多的改变。这里作者得出乡土社会第一个特性,对“土”的深刻眷恋而导致安土重迁的特性。

另外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但是中国乡下村落大都是聚村而居,与美国乡下一户人家自成单位的情况大不相同。

所以乡土社会在对土地的眷念下形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所以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的、无数次的接触中所发生的感觉。在熟悉的社会中,还能感觉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与法律保障的自由不同,换言之,社会和个人的界限模糊了。而从小就接触而产生的的熟悉,也逐渐演变成了信任,无需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的信任。作者总结到,乡土社会的信任并不是对契约精神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便是乡土土气的另外一种特色,按照作者的话来说,“因为只有直接依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地在一个地方性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陌生人对于婴儿的话是无法懂的,但是做母亲的人听来都清清楚楚,还能听见没有用字音表达的意思”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是一个规模宏大和快速运转的社会,它提供更宽阔的可能性和机遇给每个个体。而在如此庞大和高校的社会体系中,没办法像乡土社会那样从小去熟悉每个人,因为现代人每天都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现代社会需要法律规范作为信任基础,来维持整个社会体系的快速运转。

而在这种熟悉的小环境中,人们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原则。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也不需要某种抽象原则,只要需要在所接触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即个别的生活经验,便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但是乡土生活的生活方式明显不适于现代生活,因为个别性的、经验性的认识不足以对付极具差异性和发展性的都市生活。

相关文章

  • 乡土中国笔记:乡土本色

    作者认为中国的社会基层是乡土性的,而乡土一词的“土”字,说明中国与泥土之间的密切关系即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

  • 读书笔记|乡土中国(一)

    《乡土中国》费孝通 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开篇这一句,统领全文。这里的“乡土性”究竟是个什...

  • 《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社会学这门课程对于普通人来说太深奥了,于是就以十二分虔诚的态度去学习它。其实,社会就是群体。那么,中国的社会特点是...

  • 《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篇幅短小但意义深刻,是值得多读几遍的好书。 第一章为乡土本色,作者认...

  • 《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而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说乡下人土气,这一词极为恰当。土,泥土。乡...

  •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费孝通)——文摘 1.乡土本色: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

  • 《乡土中国》:从土地发展出来的人情世故

    从农村出生的我,看了《乡土中国》特别有感触。 1.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中国历史追溯到上古...

  •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乡土本色

    最近学校有任务,就先把手头其他课外书的阅读放了放,开始看《乡土中国》了。不得不说,这本书专业性很高,看起来有点费劲...

  • 乡土本色┃读《乡土中国》

    今日份好好读书——《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阅读总结】 见: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

  •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指导:第一章《乡土本色》精读提纲

    一、章节阅读指导 《乡土本色》作为《乡土中国》的第一章,对全书内容具有统领性作用。“乡土”即家乡的土地,可借指家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中国笔记:乡土本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igohtx.html